■本报记者 黄君 张星 吴静怡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2024年工作计划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95%以上。
对此,省政协委员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问题,让老百姓更有“医”靠。
完善农村医疗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的完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提升我省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教育总督学李渝凤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
“目前,我省关于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相关的规定,已较难适应我省当下农村健康医疗的现状,因而对于我省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完善之作用较小,以规范性文件作为制度的法律支撑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规范性文件违背上位法、规范性文件被提起行政诉讼附带性审查等不利情况。”李渝凤表示,因系统性规划的缺失,导致我省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的完善始终无法做到“全省一盘棋”。
李渝凤认为,农村医疗服务需求量与农村医疗机构数量比例失衡,我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偏少,无法相对有效地解决农村诊疗人次数过大的问题。且由于我省农村医疗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差,农村医疗从业人员和城市存在差距,难以吸引高学历及年轻化人才,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李渝凤建议,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地方性立法的形式,逐步搭建起我省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的框架。分别从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多个不同层级,起草不同的法律法规。通过宏观框架与微观指导的结合,切实发挥法律的保障性作用。还要提升现有规定的效力层级和增加我省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积极向干部群众科普相关知识。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纵观目前医疗发展状况,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中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省政协委员、五指山市番阳镇卫生院副院长梁彩萍结合自己本职工作提出她的看法。
梁彩萍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项目单一、人员结构不合理、绩效考核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梁彩萍建议,要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利用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有资源,有计划有组织下派医务人员到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诊疗活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台政策性鼓励措施让乡村医生加强专科建设,促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诊疗活动更全面、更高效、更规范有序。
梁彩萍还建议增加服务项目,开展“门前”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个性化服务管理,也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家庭诊疗服务、积极应用5G诊疗设备。上级部门要协同发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基层全科医师专业技术
对于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的全科医生,梁彩萍建议,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医疗水平,给予定期培训与进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的投入。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医疗集团建立健全基层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有效的转诊制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患者的有序流动,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我省目前已有6届共约460名订单定向全科医师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并在基层履约工作。经调研发现,这些全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出现逐年退化的趋势。”省政协委员、海南医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顾申红认为,是因为基层全科医师从业环境发展受限,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
对此,顾申红建议要重视对基层全科医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改善基层执业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持续提升全科医师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