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田春宇)我省某市近日发生一起未成年人在蔬菜基地工棚旁蓄水池溺亡事故。省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和基层社会治理室提醒,农村地区的蓄水池、废弃水塘、灌溉沟渠等“隐形杀手”容易被忽视。开放水域与农村地区隐蔽水域的双重隐患不容忽视。
7月6日下午,我省某市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一名年1岁多的幼童在父母工作的蔬菜基地工棚旁玩耍时,不慎坠入蓄水池溺亡。
“相比大家熟知的水库、江河等自然水域,农村地区的蓄水池、废弃水塘、灌溉沟渠等‘隐形杀手’更易被忽视。”省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和基层社会治理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区域普遍存在缺乏救生设施与警示标识、无专业救生人员值守等问题,加之青少年自救能力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极易在突发状况中丧失最佳救援时机。
数据显示,我省溺水事故涉及的未成年人年龄集中在5岁到17岁之间,其中,暑期为青少年溺水事故高发时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为此,省委政法委每年组织在全省范围启动暑期防溺水攻坚专项行动,通过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织密巡查管控防护网络、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救援能力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做好全省防溺水工作,严防暑期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发生。今年暑期防溺水攻坚专项行动将持续至8月31日,为期二个月。此次专项行动在全省范围开展全域排查,有关部门深入对辖区内所有海滩、河流(道)、湖泊、水库、塘坝、沟渠、农地蓄水池等涉险水域安全风险隐患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梳理,对涉及暑期学生安全的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拉网式排查;同时,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建立隐患台账清单,推动限期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