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临高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看到,不时有群众前来办事。咨询如何处理邻里纠纷的符阿婆得到工作人员详细、准确的解答后带着笑意离开;前来沟通调解后续结果的临城镇来安村有关人员紧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连连表示感谢。在临高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每个工作日都是忙忙碌碌。这个“解纷综合体”,正成为临高百姓排忧解难的“终点站”。
临高县通过将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到交通便利、群众熟悉的县信访局同场地实体化运行,构建多跨协同的组织体系、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三大体系”,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风险隐患“一揽子”研判、治安治理一体化发力,及时高效把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县民事案件连续4年立案数保持全省第一低位、连续27个月命案“零发生”。
打造多跨协同组织体系,推进工作力量全覆盖整合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像‘开盲盒’,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现在只要进这扇门,就有专人全程跟进。”临高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捷表示。
临高县是海南省的农业大县和渔业大县,邻里、劳资、房地产方面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结合临高存在的矛盾纠纷情况,县综治中心全面整合司法、行政、信访、社会等解纷资源力量,实现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多元共治的高效治理体系,建立“9+12+N”常驻、轮驻、随驻的整合模式。安排县综治中心等9家单位常驻;组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教育局等12家单位轮驻;根据群众诉求,由县综治中心启动“随叫随驻”模式,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到现场为群众做政策解释,实时调处化解。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实现办公联席、部门联动、信息联通、问题联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当地。目前,临高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3个镇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实体化运行。这种打破部门壁垒的“物理整合”和“化学融合”,让曾经困扰基层多年的“踢皮球”现象成为历史。
实现“2+3+N”的上下统筹联动。以县级、镇级综治中心为2个工作支点,向县、镇、村三级辐射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治理工作力量,尽可能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集中县、镇两级工作力量,尽全力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解纷排忧。通过数字化赋能统筹指挥。率先运用海南省社管平台群防群治系统,统一受理、交办、调处和办理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诉求,对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和各个部门工作力量进行统筹指挥,实现业务受理、指派、流转、办理、督办、反馈的闭环。2024年以来,通过群防群治系统受理343件矛盾纠纷,已化解318件,化解率为92.9%。
这种变革在楼台村委会来安村8年公共通道堵塞问题化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多部门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长达8年的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据了解,2016年9月起,临城镇楼台村委会来安村村民谢某某以祖宗地为由,多次在公共通道筑起石块和木板围住自家土地。同村的5户村民无法正常通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于是把石块推倒。双方因此发生多次激烈争吵和冲突。尽管临城镇政府在2021年曾组织人员强制拆除障碍物,但2022年谢某某再次建起障碍物,使得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面对这一难题,临高县组织多元调解力量到现场调查,并多次上门协调,把调解工作搬到村民身边,化解了这宗长达8年的矛盾纠纷。
打造精准高效服务体系,推进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难’。”李捷介绍。提供“事前”预防性服务。充分发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区、心理疏导区的功能作用,做好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将容易引发“民转刑”的矛盾纠纷隐患止于初发、息于将起。专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父母离婚风险调解功能,助力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统筹推进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相关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提供“事中”处置性服务。充分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室、劳动仲裁庭,审判(速裁)法庭的职能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快调快结,先后联合多部门一次性成功调处200余件次群众矛盾纠纷。向镇、村两级调解力量大力推行“上门调解法”,对发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登记、第一时间上门调处、第一时间化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极大提高了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提供“事后”跟踪性服务。对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指定专人做好跟踪服务管理,采取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群众对化解结果的满意度,做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预防一批。对未能及时有效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调解员及时上门倾听诉求、开展法治教育、情绪疏导等,推动协议履行,防止问题复发反弹。
这种服务理念已渗透到基层末梢。
翻开林某吉案的调解记录,清楚记载着该案调解的过程。时间回到2021年5月16日,罗某彭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林某吉两位家人死亡。罗某彭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5个月。
2024年1月份,罗某彭拒绝支付法院判决的120万元民事赔偿,与林某吉起争执。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林某吉大拇指被砍伤住院,罗某彭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临高县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这起纠纷如果不妥善解决,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矛盾。
临高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及时介入,统筹解纷力量进行调解。经过多轮调解,2024年3月29日,罗某彭自愿将一幢自有房屋(面积400平方米)抵价100万元,剩余20万元以分期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至此,双方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我们不是简单‘和稀泥’,而是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博厚镇政府等多部门优化化解矛盾专门力量共同介入,用专业力量筑牢调解公信力。”临高县委政法委有关人员说。
2024年,加来镇发生一起兰兴村土地纠纷。大尧居委会兰兴村村民认为一项目施工方在开展围墙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影响该村,要求改变施工方案而引发矛盾。
加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调解小组,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村民小组干部,依靠基层力量采取先入为主、严控局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挥优势、解决问题,运用统筹安排、协调作战、跟踪回访、寻找突破口的“四步”调解工作法对矛盾进行调解。对弱势群体结合当地习俗给予关心关爱,寻找突破口对矛盾进行调解。通过与施工方和村民诚恳地讲法讲情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赢的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顺利建设。
打造科学规范制度体系,推进调解工作全闭环管理
“以前调解靠的是‘老三样’——喝茶、聊天、拍胸脯。现在在总结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经验基础上,临高县制定出台9项制度措施,实现‘三个规范’。”李捷表示。
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实施“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全程跟踪、闭环运转”运行机制,强化“登记→分流→调解→督办→结案→回访”的闭环工作流程,确保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社会风险得到及时管控。二是规范工作职能。统筹履行组织协调、研判预警、指挥调度、重点会办、诉求处理、业绩评估、督办问责等职责,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落实“12345+网格化+直通联办”机制,及时督促常驻、轮驻、随驻单位办理网格员排查上报的诉求,通过“12345+网格化+直通联办”受理的诉求化解率100%。2024年临高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9.49%。三是规范工作评价。定期对综治中心常驻、轮驻、随驻单位和人员进行业绩评估,把问题事项登记、受理、办理、办结等全流程的规范性和风险隐患化解结果作为重点评价指标,指导各单位总结推广“三提三联”“三联融合”等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经验,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临高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化解风险‘五大澜江行动’之一的‘澜江防线’,以‘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抓手,推进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任务。按照‘做强县级、做实镇级’的思路建设县、镇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贡献‘临高经验’。”李捷表示。(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