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光亲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代表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024年,三亚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8193件,办结43812件。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7979件,办结7123件。
2024年工作亮点
亮点一
坚持以法提质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司法引擎
关键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组建“三合一”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审结各类案件316件,对销售假冒鸿星尔克、香奈儿等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综合利用民事赔偿、刑事处罚予以惩戒。精准对接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需要,实行包点法官指导机制,定期开展巡回审判,为科研院所提供点对点司法服务。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格局,加强与行政执法、调解委员会的协作配合,发布典型案例、开展示范调解,引导当事人按照示范案例行事,80件侵害商标权、侵害作品放映权等案件得以化解,知识产权新收案件实现“三连降”。
关键词:服务转型升级发展
审理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23件,化解债务238亿元,盘活土地247亩、房产12.1万平方米、海域使用权16.79公顷,安置职工1479人。加强府院联动,会同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出台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制度,为重整企业“涅槃重生”扫清障碍。凯撒同盛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入选海南法院2024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推动凤凰岛邮轮港公司重整成功;审慎稳妥审理涉红树林项目公司合并重整案件,指导管理人履职确保酒店正常运营,为重大活动顺利举行做好保障。
关键词:服务新兴业态发展
坚持以规范促发展,妥善审理涉数据权利、新业态用工、网络消费等案件126件。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用工,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对直播间购买玉器、网络购买活体宠物等“货不对板”的新类型消费陷阱,依法认定欺诈消费者、判处三倍赔偿。与市人社局共建劳动争议调解治理体系,进一步扩展适用劳动争议裁审衔接机制,入选全省第五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关键词:服务绿色生态发展
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4件,坚持惩治与修复并重理念,砍伐36棵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阴生桫椤的被告人补种40株沉香验收合格后,依法对其适用缓刑,形成“破坏-判罚-修复-监督”的完整闭环。依法审理涉矿山修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认定相关行政机关存在怠于履职、违法履职的行为,以司法裁判的力量推动执法履职更加严格、尽责。
亮点二
聚焦中心大局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关键词:守护社会安全稳定
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75件,判处罪犯1623人。严厉打击间谍窃密等涉国家安全犯罪,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案件2件58人,涉黑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7件7人,执行到位“黑财”764.99万元。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案件212件310人。保持严惩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58件103人,依法惩治麻精药品滥用等新类型毒品案件、涉毒次生案件42件。助力清廉自贸港建设,一审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24件24人。
关键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将风险排查、防范化解、应对处置落实到法院工作全过程,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社会稳定。审结走私、洗钱、逃税等涉自贸港封关运作重点领域的犯罪案件35件60人。妥善审理金融案件1478件,协调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源头治理信用卡、消费贷纠纷,涉金融新收案件同比下降36.84%。化解涉“问题楼盘”纠纷85起,为相关项目提供涉法涉诉问题协调、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等具体指导意见。从企业经营异常、汽车租赁行业规范、医疗保险基金追偿等方面制发26篇司法建议,助力相关企业、行业堵塞治理漏洞。
关键词: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审结行政诉讼案件767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90件。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作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204件,行政诉讼案件“两高一低”问题明显改观,三亚中院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达31.13%,上诉率24.43%,均位居全省中级法院前列。建立行政行为自我纠正机制,引导行政机关通过自我纠错方式化解案件285件,4件对小摊小贩“小过重罚”的行政处罚得以纠正。为崖州湾科技城、海罗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依法推进、公平合理补偿提出30余条建议。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组织一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38次,府院召开座谈会、同堂培训94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首次实现100%。
关键词:打造法治营商环境
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三亚全市法院一号工程,细化任务清单,强化调度督办,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连续两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首位。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13件;涉外法庭不断完善涉外商事“三位一体”纠纷解决模式,初步建成域外法查明案例和法律资源数据库。对“恶意欠债”“暂时丧失履行能力”区分适用强制措施,在1875件案件中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对符合条件的100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帮助企业回笼资金32.09亿元。通过上门走访、邀请座谈等形式问需于企,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出规范经营、风险管理建议。
亮点三
牢记初心为民
为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司法担当
关键词:用心办好民生“小案”
依法审结教育、医疗、消费等民生案件2021件,审结涉食品药品案件48件。高压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审结相关案件222件281人。依法裁判涉居住权案件,建议市资规局完善配套制度落实居住权实施。审慎分配恶劣天气次生灾害引发纠纷的责任承担,并就物业企业如何防范灾害提出具体建议。审结劳动争议案件845件,促成116件案件和解。认真办理群众申诉案件169件,依法化解一批疑难复杂的陈年旧案。强化诉权保障,为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3623万元,向涉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82.9万元。
关键词: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审结婚姻家庭、赡养抚养案件831件,强化妇女权益保护,制定家庭暴力案件审理指引。妥善审理因孕辞退、哺乳降薪等案件。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8件50人,依法严惩伤害、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件29人。对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全面应用亲子关系报告制度,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文书408份。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39名法治副校长开展80次教育活动,三亚城郊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法庭)被最高法院评为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三亚中院就“护苗”工作向全省法院做经验介绍。
关键词:及时兑现胜诉权益
持续开展执行攻坚,执结案件12472件,执行到位金额57.83亿元。城郊法院执行到位率达到79.58%,同比提高26.1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法院前列。完善查人找物手段,推动将出入境、酒店住宿信息纳入到网络查控范围,实现对被执行人10类财产一键查询、一网打尽,累计查控案件32230件次,发布执行悬赏公告25期。常态化开展涉民生和其他小标的案件执行专项行动,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238.43万元,落实抚养、赡养费166.41万元。与7家法院签订异地执行备忘录,对接外地法院执行6992次。加大失信惩戒和处罚力度,限制高消费8726人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35人次,拘留197名赖债者,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4人,537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1.71亿元。联合阿里资产举行首届法拍节,法官在直播间带领网友“云看样”,拍品成交率86%,总成交金额2243万元。
关键词: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亮剑不诚信诉讼行为,对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的当事人罚款30万元,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酒后从25楼向下抛掷自行车的被告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发布各类案例及裁判指引13批次,编印普法案例读本,开展普法活动244场,市中院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三亚城郊法院组织干警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场馆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亮点四
夯实基层基础
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探索三亚经验
关键词:实现补短跃升蜕变
针对三亚城郊法院队伍建设短板,补充员额法官、辅助人员;强化两庭建设,派出法庭建设临时安检和调解用房;健全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机制,修订案件阅核和质量评查细则,发挥条线法官会议商讨案件实效,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提升管理水平和审判质效,三亚城郊法院16项审判质效指标同比趋优。
关键词:构建新时代多元解纷格局
延伸司法职能,在各区设立法治服务中心,在重点村居设置“共享法庭”。崖城法庭积极引导涉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纠纷止于诉前,被最高法院评为“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正式揭牌启用市诉前调解中心暨诉讼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立案,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集约调解资源,5大调解体系、13家调解组织进驻调解中心,成功化解案件2207件,调解成功率28%。与物业公司、业主代表释法说理,物业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4.81%。打造“法院+”特色调解工作室,退休法官成立“夕阳红调解工作室”薪火相传,“代表说理+法官说法”联动调处纠纷。
关键词:聚焦“人案效”抓实“大管理”
打造“重质量、提效率、讲效果”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以“管人”为根本,细化法官权责清单,延伸责任链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以“管案”为立足点,做实日常监督,实行“周提醒、月督促、季评析”的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全市法院一审案件被上级法院发改率均明显下降;以“管效”为突破口,加强审限管理,市中院平均结案时间少于全省均值;通过“预警提示+跟踪反馈+督办问责”的长期未结案件管理机制,三亚全市法院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降至近10年来最低值。
关键词:加快推进改革赋能
立审执衔接打造“执前保全+执前督促+执前和解”的执源治理新模式,新收执行案件首次减少,同比下降5.8%。引入自动化流程系统代替人工信息抓取录入,案件前期工作耗时减少,流转速度大幅提升,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大幅缩短。积极调研并建议实施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机制,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索推进聘用制法官助理改革,工作实效得到省委政法委肯定,并推广至全省范围。全面推行电子面单改革,法院将待送达文书网络上传至邮政集约送达中心,通过“目的地打印+无纸化面单”实现司法专递“闪送”,跨区域送达返单平均耗时大幅缩短,最快可实现当日送达、当日返单。
亮点五
强化党建引领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队伍
关键词:加强政治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党组第一议题学习109次、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28次、开展政治轮训25期,引导全体干警认真践行“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工作要求。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正确方向,向上级党组织报告重大事项35次。把巡察整改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对照4个方面18项问题,逐项细化目标任务并明确187项具体措施,出台或修订各项规章制度10项,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开展“党建+审执”绩效评估,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干警222人次参与台风“潭美”灾后恢复、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服务,三亚全市法院共有13个集体、25名个人荣获市级以上机关表彰表扬。
关键词:提升司法能力
制定年度培训工作方案,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开展线上线下培训9651人次,7篇裁判文书、案例分析获评全省优秀。实施“薪火”人才培训机制,由资历深、业务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法官担任青年法官“技能+人生”的“导师”,加强思想引导,及时答疑解惑。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和青年法官论坛,推动青年法官的成长成熟。将人民法院法答网、案例库作为提升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的重要平台,7篇案例上架案例库平台。
关键词:持续正风肃纪
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纪律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增强党性、严守党纪、砥砺作风有机贯通,引导干警在强党性、转作风中守党纪,使党纪学习教育深入人心、触及灵魂。集中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整治,常态化排查顽瘴痼疾,发现并整改问题32个。狠抓“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严格落实防止内外部人员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填报工作,营造司法清风正气。
关键词: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汇报多元解纷等专项工作,办结建议提案3件,满意率100%;畅通联络渠道,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通过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主动走访等行动联系代表委员93人次,相关工作做法被最高法院刊发推广。依法接受检察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6次,审结抗诉及再审建议案件32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37件次,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16次。
2025年工作规划
重点工作一: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贯彻政法工作条例和请示报告制度,准确把握“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以执法办案的实效彰显人民法院的绝对忠诚。
重点工作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认真落实三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三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重大风险防控、重点领域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法治政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
重点工作三:持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深化司法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建设,健全保障公正高效司法的体制机制。用好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把抓办案和抓管理融为一体,实现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司法效能的全面提升,不仅要全面达标,更要争先创优。
重点工作四:惠民有感不断展现司法新作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做好诉前调解中心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诉讼服务精准性、有效性,创新丰富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以最便捷、效果最好的方式推进案件办理。加强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司法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重点工作五:固本强基锻造法院过硬队伍
抓好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干警依法履职、化解矛盾、定分止争能力水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院,管住人与管好案相结合,守牢廉洁司法底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郑海霞 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