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劳动合同纠纷的热点问题的法律讲解,您拿回去与工友一起学习。”在海南省总工会的委托下,2023年,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宣讲团深入全省多个市县大街小巷、多家单位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每到一处,工作人员均积极向往来农民工、游客等发放宣传资料,并认真解读相关法律知识。
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法律服务行动,是海南省总工会落实对农民工关心关怀的实际举措之一。2023年,为更好满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服务需求,全省工会系统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主题,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开展2023年“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我们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为重点,以广泛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行动为抓手,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工会工作有关要求,面向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组织引导工会干部、各单位法律工作专家学者、各高校法律专业师生、执业律师等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重点加大对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服务保障力度,通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形式,打造联动服务平台,扩大辐射带动范围,提升行动实施成效,更好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更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充分开展摸底调研 为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事实上,在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之际,省总工会就组织各级工会组织深入调研我省新业态就业人员就业状态,关爱服务新业态就业群体,切实维护好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省总工会结合两节送温暖等有关活动契机,针对新就业形态群体有关特点,组织专门调研组深入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饿了么外卖平台、美团外卖平台等单位开展调研。组织召开了顺丰、极兔等10家快递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快递业工作情况座谈会;组织召开了滴滴、曹操出行等5家网约车平台负责人和员工参加的网约车行业座谈会;召开了依凡特物流、速速通物流等5家货运公司负责人参加的物流货运行业座谈会,摸清我省从事货车运输、网约车、快递派送、外卖配送等4个新业态从业人员大约12万这一底数。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4个行业普遍存在法律知识普及度不高、劳动强度大、职业危险大、工作时间长、缺少社会保险保障等现象。”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充分了解了行业情况,为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提供数据支撑,为行动取得更实在的成效打好基础。
深入基层开展宣讲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农民工心里
2023年3月6日上午,海南省总工会、海口市总工会联合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在海口市解放西金棕榈广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为游客、职工、农民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积极发放宣传资料并进行法律咨询。
省总工会联合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组建“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普法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积极利用元旦、春节活动节点,深入基层一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走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里。
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素养为主,以海南自贸港建设普法宣传工作有关要求为依托,以新就业群体为重点,在全省职工中全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力推进劳动法、工会法等学习宣传,重点宣传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党和政府关于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政策规定。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普法,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为集中的站点、企业、园区、村(社区)、乡镇(街道)开展现场普法。
据统计,2023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共计组织普法志愿者服务小分队10支,赴20个基层工会开展专题普法宣传宣讲20次。
多形式针对性开展宣讲 有力传递工会普法声音
“今天的法律课程对维护我们职工的合法权益很实用!”2023年4月20日,文昌市总工会联合海南大学普法志愿者服务队赴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企业员工开展了“法律大讲堂”活动,并在现场为员工进行法律咨询。在听完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董万程的授课后,职工纷纷表示法律意识得到提升,用法律维权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全省各级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积极举办全省百场“法律大讲堂”活动,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内容以及《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举措为重点,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全省各级工会举办普法专题讲座100场以上。
依托“12351”职工维权热线以及省内主流媒体、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头条号、手机App等线上平台,积极创新普法形式,采取竞赛答题、视频展播、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自助查询、信息推送、风险提示、视频教学等远程普法服务。
充分利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3·8女职工普法宣传月”“4·15国家安全日”“5·1国际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普法重要节点,组织工会干部、各单位法律工作专家学者、各高校法律专业师生、执业律师等群体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和场所,以讲座、培训、咨询等方式提供普法宣传服务。全省各级工会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8万册以上,开展普法咨询服务1200余次,解答职工法律问题1万余个。
在传统普法基础上,联合省司法厅、省普治办、省律师协会、团省委等有关单位,举办“筑梦公益 普法先行”普法云直播活动。2023年全年共计举办普法云直播31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专题直播宣讲1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奖知识竞答1场,受众累计达70万人次以上。
联合《工人日报》《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法治时报》等主流媒体开展工会专题普法宣传26次,其中全年在《法治时报》整版开展工会专题普法宣传5次,有力传递了工会普法声音。
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评估法律风险、完善用工制度
“法治体检”是全省各级工会为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一项“贴心”服务。针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评估法律风险、完善用工制度。同时,推广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在线运行模式,依托网络平台提供实时动态的法律咨询、风险评估、意见反馈等服务,建立常态化、便利化的远程服务机制。
全省各级工会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建立由各地区工会干部、法律专业工作者、律师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宣传服务队伍,为平台企业及其合作用工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消除法律风险。
“我们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提供点对点、结对式法律服务,协助做好劳动用工相关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及平台算法的法律审查、合规管理和风险评估,重点排查影响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以提示函、意见书、告知书等形式出具法律意见。”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省各级工会借助“法治体检”服务活动,建立长效联系和定期回访渠道,动态了解掌握劳动用工状况及困难问题,针对常见多发矛盾纠纷做好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推动企业逐步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同时,加强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成果的转化运用,分析研判新就业形态领域典型性、多发性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问题,对于涉及法律完善和政策调整事项,主动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据统计,2023年,全省各级工会共计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34次。
推进劳动争议化解、法律援助等工作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利
省总工会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多元预防化解和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等工作。
全省各级工会加大工会组织劳动争议源头参与工作力度,帮助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加快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区域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资源与仲裁调解、诉讼调解有效衔接,逐步加大线上调解平台建设和使用力度,为依法妥善化解新就业形态矛盾纠纷提供多种服务渠道,切实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化解成效。
组织法援律师在省电台“职工维权热线”、省仲裁委咨询窗口、省职工服务中心信访窗口、“12351”热线开展法律维权值班,提供法律咨询、争议调解,为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跟踪服务”五位一体的法律援助,维护职工合法权利。
此外,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还认真开展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
“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将继续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决策部署,推动法律服务行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谈及新一年度的工作,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始终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普法工作新要求,着力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服务获得感,为平安海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曾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