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像,在心中绽放永恒光辉

  ■苗红军

  刘建东的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小说中,那幅承载着无尽情感与故事的画像,虽历经波折未能完整呈现,却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一、画像未完成之因的深度剖析

  小说中,小卿妈妈的画像两次都未能完成,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第一次画像。“我师傅只画到鼻子和嘴巴。但即便如此,当那秀气挺拔的鼻子和有些倔强的嘴巴,以黑白灰的搭配变得立体,呼之欲出时,也足以令在场的小卿舅妈不住地赞叹:‘真像,真像!’小卿则牢牢地盯着那鼻子和嘴巴,眼睛瞪得很大,睫毛不住地闪动。”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出画师技艺的精湛。尽管画像只完成了一部分,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小卿妈妈的独特气质。小卿舅妈对画像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画师对人物特征把握得很精准。而小卿的反应,则体现了她对母亲画像的专注与期待,她瞪大眼睛、睫毛闪动,内心的渴望和紧张不言而喻。

  随后,画像在小卿家消失。小卿成为最大的嫌疑人,尽管她一开始否认见过画像。她对母亲画像既充满渴望又带有一种矛盾心理,这种复杂性在画像消失事件中得以凸显。她可能既希望看到母亲的画像,又害怕面对母亲可能已经去世的现实。这种矛盾心理,深刻地体现了她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第二次画像。“小卿和舅妈并排站在桌子旁,她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存在。她们被那幅画像吸引了,静静地观看着基本成形的画像。一向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她盯着那幅画。我在她脸上看到了一丝羞愧;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这段描写极具感染力。基本成形的画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小卿和舅妈沉浸其中。舅妈的沉默和脸上的羞愧,或许是因为她看到画像中展现出的小卿妈妈的美好,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小姑子的不满是不恰当的。小卿的放声痛哭,一方面是因为画像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这个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小卿妈妈的印象,也让读者更加理解小卿的情感世界。

  但画像最终未能完成,是因为师傅在即将完工时烧掉了画像。师傅的行为,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这背后,是师傅对战争的复杂性以及保护战友和革命事业的深思熟虑。他对自我的否定、对小卿的关爱,都在这一行为中得到深刻体现。其实,小卿妈妈是师傅的战友。师傅在照片模糊的前提下坚持画,是对战友满怀敬意,对战友有着特殊情感;画像第一次失踪后坚持再画,体现了他对战友的怀念和对小卿的关爱;而烧掉画像,或许是师傅考虑到战争的复杂性和保护战友的需要。

  二、小卿妈妈在不同人心中的独特形象

  画像虽然没有完成,但妈妈在小卿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正如文中,她的一句“在这里”,指指自己的心脏,生动地展现了小卿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因时间和命运的波折而减少。画像是小卿对母亲具象化的渴望,这种渴望在画像的波折中愈发强烈。同时,小卿妈妈在小卿家人心中也极为特殊。舅妈虽对小姑子有不满,但寻找小卿妈妈照片的过程体现了家人的牵挂。

  在师傅心中,小卿妈妈同样重要。师傅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努力还原小卿妈妈的模样。他对小卿妈妈满怀敬意,对战友有着特殊情感,使得这幅画像不仅仅是一幅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对革命岁月的缅怀。师傅心中的小卿妈妈,不仅仅是一个画像的对象,更是战争年代无数勇敢女性的代表。

  三、师傅在“我”心中的画像

  除了小卿妈妈的画像外,师傅在“我”心中也有一幅画像,从画像的开始到结束,“我”见证了师傅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他的敬业精神在细节中得以体现,面对清晰度大打折扣的照片仍勉为其难地作画。他不仅教会了“我”画像的技艺,更让“我”明白了在战争年代如何坚守信念和责任。当“我”知道师傅真实身份时,潸然泪下。师傅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

  四、小卿妈妈和师傅的崇高形象

  小卿妈妈和师傅作为革命前辈,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勇敢投身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和家庭。

  “烈士陵园刚刚落成,有很多单位组织参观瞻仰。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座烈士墓前,告诉我们这里面埋着师傅的一顶帽子。”这一幕,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奉献精神和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小卿得知母亲真实身份后,脸上既有哀伤又有自豪。于小卿而言,画像不仅是对母亲的纪念,更是对革命烈士精神的传承。

  五、无法完成的画像意义深刻

  画像的神秘消失、师傅的烧画行为以及小卿的再次要求画像,这些情节不断深化小说主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年代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画像虽未能完整留存,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记永远无法磨灭。它象征着人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希望的坚守、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通过独特视角,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情感、挣扎与坚守。画像永远在人们心中,它不仅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人性的光辉、一份对和平的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港湾
元宵侍母闲作
父亲的墓碑 立在我的精神高原
《家住南山云烟中》
南乡子·清明祭
冬至·童年
画像,在心中绽放永恒光辉
一剪梅·谢长沙同学
清明深海追思
一抹绽放的嫣红
没有哪一片落叶不饱经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