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以及各类调解组织入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构建登记上报、交办转办、在线调解、协议签订、司法确认、跟踪督办等制度机制,具有信息共享快、事项流转快、审结办结快等特点,解决了衔接不畅、重复查证、人手不足等问题。
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就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优势。
昌江黎族自治县改建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采取“1厅+N室”模式,设置群众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大厅、速裁法庭等多个功能室,引入“平安建设蹲点指导组”入驻,配合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保障调解纠纷程序正常运行。
如今,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方式,采取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责任单位常驻,风险多发行业主管部门轮驻,其他涉事单位随叫随驻的方式,切实保证应急处突需要,增强工作协同性,又充分实现多中心合一,筑牢社会治理“基本盘”。
有的区域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的特点,创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事情办不办,村民说了算,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海口美兰区三江镇江源村党支部书记饶建华最骄傲的,是村里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径,打造“椰智荟”议事治理品牌,村里的大事小情能真正做到让村民自己做主。
“椰智荟”议事堂,由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结合议题内容汇聚村里能人、人民调解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集智聚力组建了“银发护苗”志愿服务队、“和事源”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在开展村民服务、处理纠纷、社会风险防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村的矛盾纠纷数量大大下降,如今在三江镇所有村(居)中矛盾发生率最低,矛盾纠纷调解率成功率100%。”江源村委会干部蔡云娇感受到村里的明显变化。
目前,“椰智荟”议事堂已成为海口各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当地乡村开展议事协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的转变,助力海口筑牢基层社会风险防控的稳固屏障。
科技赋能,提升“智治”水平
在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可以注意到,综治管控系统成为重要助力。
该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26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矛盾纠纷预警、分析、调度一体化系统,已开发综治采集、未成年人护苗、一站式矛调、网格划分等模块,实现流程管理、在线预警、协调调度等功能,在推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我省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现“一站式”“一体化”“一揽子”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矛盾纠纷诉求。
昌江黎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综治管控系统为接入口,实行全县社会矛盾纠纷及信访诉求的受理、分流、调处、结案、回访等环节全流程线上办理,便民服务“触手可及”,以平台赋能,跑出治理效能“加速度”。
自2024年12月下旬试运行以来,昌江黎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受理66件矛盾纠纷,信访综合接待窗口受理46件矛盾纠纷,受理率100%。
海口市注重加强政法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海口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的大数据汇聚能力,进一步推进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海口市“雪亮工程”运维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底,海口市“雪亮平台”共计和10余个视频平台实现了视频联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强化科技手段的应用,推动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业务迈向更高层次的‘智慧治理’,进一步提升‘智治’水平。”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综治管控系统建设,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办理;加快推动综治管控系统与海南智慧调解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海南省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等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省矛调数据全量统计、实时调度、综合研判等功能。
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多元协同”到临高县的“全闭环管理”,从省级社管平台到村级网格服务,如今,我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构建矛盾调解、风险预警、风险防控、法治保障的全周期防控网络。
自2024年11月以来,我省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7000余件,化解5800余件,化解率81.74%,用扎扎实实的治理成效,为自贸港封关运作筑牢安全屏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探索出新路径。
如今,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这一理念在琼岛大地逐渐深入人心。
海南正在有力书写新时代社会治理和维护安全稳定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