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创源
“您好,这里是12355海南青少年服务台(以下简称海南12355),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海南12355的接话室里,这句温柔的问候日复一日地响起。电话那头,可能是深夜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是因家庭矛盾而迷惑的孩子……而电话的这头,是一群24小时守候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和志愿者,在孩子们最迷茫、痛苦和绝望时,他们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一张护苗之网,成为万千青少年“耳边的希望”。
一缕春风
倾听心声的热线,全年为青少年在线
3月4日,当记者来到海南12355时,接话室正是最繁忙的时候,工作人员头戴耳麦、身穿马甲,耐心地接听着每一通来电。
“有高年级的同学欺负我,该怎么办?”“老师不让上体育课怎么办……”电话那头,烦恼和问题五花八门,稚嫩的声音里夹杂着不安的情绪。工作人员一边用最温暖平和的语气安抚,一边在电脑上快速记录着。
海南12355是一条“7×24”小时,365天全年无休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困境帮扶等服务的热线电话。负责人姚茜告诉记者,随着热线在青少年间的知晓度提高,来电数“暴涨”。2024年,海南12355话务总量达到22644通,较上年同期增长446.56%。
多位接听海南12355热线的心理咨询师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且有低龄化的趋势。在这2万多通电话中,青少年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困难引发的焦虑情绪、沟通不畅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和升学压力导致的厌学情绪等方面。
11时40分许,心理咨询师符淑丹的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里传来一阵嬉闹声。她话还没说完,对方突然挂断——原来是一通“恶作剧”。符淑丹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有的小朋友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打通,没有恶意。”
在海南12355,这样的“无效来电”并不少见。心理咨询师王楠楠早已习惯:“今天也许是恶作剧,但明天可能就是真的求助,我们不能挂断。”她记得,有一个男孩曾连续多次拨通热线却沉默不语,直到某天电话那头突然说话:“爸妈又吵架了,我该怎么办……”
那一刻,王楠楠感到有些庆幸,“孩子在‘至暗时刻’能想到我们,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轻声安抚,并结合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议,很快帮助孩子走出沮丧。此后,王楠楠成了男孩素未谋面的“知心大姐姐”,海南12355也成了男孩倾诉心事、寻求帮助的“树洞”。
“哪怕99%是玩笑,也要为1%的真实求助留一扇窗。”姚茜说,身边如果有合适的人能解决问题,孩子不会打电话过来,12355是这些孩子们“耳边的希望”。
一抹暖阳
为青少年解“心事”,办实事解难事
去年10月的一天,海南12355接到了一名13岁女孩的求助,听筒里传来啜泣声。“姐姐,我……我真的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女孩的声音颤抖着。接线的心理咨询师王竣靖指尖快速在键盘上记录关键信息:“慢慢说,姐姐在这里陪你。”
女孩断断续续的叙述,拼凑出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小颖(化名)被确诊重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医院的建议下住院治疗。父母却不理解她的病情,父亲经常对她非打即骂,妈妈对她的态度也是阴晴不定,觉得她在装病博关注。在电话中,她告诉咨询师,她吞下了3倍剂量的药物:“医生说吃1粒,可我难受得想撞墙。”
“小颖,难受时知道打电话求助,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王竣靖放轻声音,“但下次调整药量前,我们先和医生商量好不好?”
在咨询师长时间的安抚下,小颖渐渐停止了哭泣,情绪也稳定下来,表示会保证自己的安全。咨询师在挂断电话后,迅速提交了工单,通过12345平台联动秀英区妇联进行帮扶核查,并联系了心理医生介入疏导。一个多月后,咨询师再次回访时,小颖表示自己有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按时吃药复诊,情绪也稳定多了。
“过去遇到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或经济困难的青少年,我们只能提供心理支持。”姚茜告诉记者,这样的难题在海南12355提质升级后迎来转机。
2023年初,海南启动为期3年的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共青团海南省委抓住契机,以增设“省级校园安全综合热线”为切入口,对海南12355进行提质升级。海南12355的服务内容也从原来的单一心理咨询扩大到法律咨询、回应青少年成长和发展难题、线下推广培训教育、社会应急服务等方面。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现实问题。通过与职能部门的对接,海南12355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遇到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海南12355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8(法律援助热线)、110等十余个热线平台实现了实时转接,还与海南省各心理学会和协会、海南省律师协会等14家机构签署框架协议,团省委和省卫健委联合建设青少年心理干预“专门转介就诊通道”,和省教育厅等部门建立欺凌预警平台……
“我们希望能一站式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规划、生活困境在内的问题都可以拨打电话求助。”共青团海南省委权益部部长毛湘峰表示。
海南12355团队还摸索出一套危机处理流程,整理出十多项不需要未成年人求助、委托就应直接报警的情况。“去年成功干预百余例有轻生倾向的求助,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张跨部门的守护网。”姚茜颇为欣慰地说。
一腔热血
“线询”到“面询”,用专业和热情护苗成长
为更好地服务青少年,为他们答疑解忧,海南12355还将服务延伸到线下,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室、接待室、面询室、宣泄室等功能室,提供多方沟通交流和心理咨询的平台。
当天12时许,当一对母女手拉着手神色轻松地走出面询室时,王楠楠笑盈盈地与她们挥手告别。求助者是一位初中生,父母离异后母亲长期忙于生计,由于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女孩渐渐陷入了抑郁的情绪无法自拔。快被负面情绪“淹没”的她,选择了拨打12355“自救”,在咨询师的劝说下,孩子的母亲同意一起到线下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王楠楠一方面引导孩子表达真实感受,一方面教会家长弯下腰倾听。女孩的母亲在咨询后也表示,今后将更加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两次咨询就能解决的。”王楠楠颇有感触地说,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早有苗头,只是有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心理咨询师林秀南也有同样的感受,她也表示,尽管咨询的过程可能会反复多次才能见效,但只要“父母愿意和孩子一同接受面询,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12355的28名专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具有多年的心理、法律专业背景。姚茜、王楠楠、符淑丹都是从志愿者一路成长起来的“护苗人”;林秀南此前曾在外省12355工作,回到家乡海南后,又选择继续从事这一份温暖的工作……此外,海南12355背后还有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2000余名线上专家和志愿者,汇聚起护苗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份温暖的“护苗事业”?虽然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那份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拳拳之心。
“助人者自助。每当求助者走出困境,我看到他们元气满满的样子,我也感到成就感十足,这种双向的情感共振令人动容。我想,不只是我治愈了他们,他们也带给了我力量。”王楠楠说。
“希望12355能被更多人熟知,在青少年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毛湘峰表示,海南12355还将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不断优化,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安全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还将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法律知识等课程和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专业的各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