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子恺诞辰125周年之际,浙江法治报总编辑张雪南访谈集《清凉明月》出版

“寻缘”丰子恺

  ■朱平

  过了冬至便“数九”。江南也进入了最寒冷的时节。88年前,37岁的丰子恺在故乡桐乡石门湾的冬日阳光下,记录了浴日所感,让人重新认识了古人所说“夏日可畏,冬日可爱”。

  有人说,冬季适合读丰子恺。今年是丰子恺诞辰125周年。前不久,黄山书社出版了访谈集《清凉明月》。全书收录了23篇“谈子恺”的文章,以与丰子恺及其故交的后人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展示了丰子恺在绘画、文学、教育等多领域的经历与成就。如同丰子恺热闹的朋友圈,书中,恩师李叔同、故友陈从周、张乐平等书画艺术大师的后人,重拾起祖辈与丰子恺之间遗落于岁月中的情缘。

  著名画家姜丹书儿子姜书凯对父亲与丰子恺交往情况熟记于心。丰子恺的谦虚为人也让他印象深刻。他记得,为给父亲的恩师李瑞清画纪念像,姜丹书曾亲自去丰子恺家中探讨画作。画作完成后,姜丹书在原画上做了些修改,并寄给丰子恺。丰子恺收信后复函:“画像线条改细,很好很好,而且很像。不过直书‘丰子恺敬绘’,恐不符实。鄙见请加‘姜△△改作’字样,较为符实。您画的比我画的更像,所以我不敢掠美也。”

  书法家沈定庵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丰子恺是1952年在上海的一间里弄房子里,“具体时间已经记不得了,但丰先生的热情接待和平易近人,让我终生难忘。”他至今保存着两人交往的书信。在这位书法名家眼中,丰子恺写的信札每一篇都是书法佳作,更代表了两人的师生情谊。

  这些丰子恺故交及后人的回忆,也对研究丰子恺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丰子恺一直笃信要做好艺术,先要做一个好人。在外孙宋雪君眼里,外公留下的最大财富便是做人的准则。

  书中宋雪君回忆儿时大人们所讲:“抗战时期,外公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很多很多东西都是外公自己教的。外公从来没有捆绑教育、棍棒教育,他教育小孩,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培养兴趣学知识,第三是淡泊名利。”一家人始终记得丰子恺教给他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这句箴言。

  人生不过“五味”,每一种都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同为桐乡人,作者张雪南说,正是丰老的这种人生态度、品格和精神,深深打动和影响了他。

  而至于创作《清凉明月》,却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张雪南也是桐乡人,老家东田村离石门镇不足20里路。很多年前,他都是骑着自行车从老家到缘缘堂参观的。这条故乡的乡村小道也牵起了他与丰子恺之间,冥冥之中的缘分。

  20世纪90年代初,刚大学毕业的张雪南读过丰子恺的一些文章。办公室的同事中,有杭大中文专业毕业的“专家”,对丰子恺颇有研究。耳濡目染中,他对丰子恺的关注和学习从未间断,也越发被丰子恺的人格精神所吸引。

  2018年,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他终于决定将多年以来的“寻缘”念想付诸行动,从此开启了长长的“寻缘”访谈,找寻一位位与丰子恺有缘有情的人,倾听他们的故事、评说,感悟他们的追忆和怀念。

  巴金曾评价丰子恺:“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正是艺术与儿童,让丰子恺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与爱。《清凉明月》是历史的记录,也是丰子恺一生的一种总结。

  张雪南希望,读者能在这本小书中,拾起平凡而闪光的片羽,从而窥见一个时代的文艺大家永恒于时空的艺术价值和人性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丰子恺诞辰125周年之际,浙江法治报总编辑张雪南访谈集《清凉明月》出版~~~
~~~作者:梁增权
~~~
~~~
~~~
~~~
~~~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政能量
   第004版:海南警方·公安月刊
   第006版:近距离
   第007版:公益广告
   第008版:港湾
橘子熟了
“寻缘”丰子恺
《回望七仙岭》
海风中的味道
与茶相约
云淡风轻去登高
想念一场雪
父亲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