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许光伟 马宏新 通讯员王海婷)11月7日,洋浦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1.1亿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承办法官通过“精准把脉、柔性化解、长效护航”三步工作法,耐心释法明理促成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据了解,海南某能源公司与乌海某公司就双方购销煤炭事宜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约定由海南某能源公司供应煤炭,乌海某公司按时支付货款。海南某能源公司按约供货完毕后,乌海某公司因业务链上游供应商未及时结清款项、公司资金紧张、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未及时向海南某能源公司结清货款,双方产生争议。海南某能源公司诉至洋浦法院,主张乌海某公司及相关保证人支付剩余货款及利息共计1.1亿元,并申请财产保全。
案件受理后,为避免财产转移导致相关裁判难以执行,承办法官迅速启动财产保全程序,依法冻结被申请保全人资金账户及查封其名下财产。在财产保全的基础上,承办法官抓住纠纷化解的关键窗口期,在通过传统送达方式不能联系到保证人的情况下,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多次联系保证人,希望能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在各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愿的前提下,承办法官前后6次组织各方召开会议梳理争执焦点,根据各方实际情况提出“分期履行+履约担保+逐步解封”的解决方案框架,既保障了海南某能源公司的合理债权,又给予乌海某公司及保证人资金周转的时间。各当事人一致同意上述方案,遂签订调解协议,并于当天完成对乌海某公司财产解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