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麦文耀 赵世馨
邻里闹得不愉快了,怎么办?遭遇恶意欠薪了,去找谁?合法权益受损了,如何维权?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有一座标识醒目、运行高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悄然改变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正成为陵水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共识。
自6月30日揭牌运行以来,陵水综治中心致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终点站”,截至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124件,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色”跟踪机制提升解纷效率
10月30日15时,记者走进陵水综治中心,便被其井然有序的布局所吸引。不同于传统办公场所的分散布局,这里的功能分区科学清晰,“引导受理”“指挥调度”“多元化解”三大功能区与“法律服务”“诉讼服务”两大服务区有机衔接,形成了闭环式服务链条。
大厅内,引导员主动上前询问群众需求,窗口前工作人员耐心接待,电子屏滚动显示办事流程和纠纷处理进度,整个服务场景高效而有序。
“以前解决矛盾,要跑派出所、法院等多个部门,腿都跑累了还未必有结果。现在好了,所有事‘只进一扇门’,不用再来回奔波。”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王女士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陵水综治中心打破了部门壁垒,构建起“常驻+轮驻+随驻”的立体化入驻模式。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等核心部门派驻人员实行“AB”岗制度,确保中坚力量常态化办公。执法、住建、资规等8家职能部门实行“专题接访日”制度,按需排班提供精准服务,交通、卫健委等13家单位及专业调解力量则随叫随到,随时回应群众诉求。
“各部门已经从以前的‘各自为战’到如今的‘协同作战’,联动产生的‘化学反应’让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大幅提升。”陵水综治中心主任李家鸣深有感触。
在陵水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矛盾纠纷的受理、流转、办理进度。
李家鸣介绍,陵水综治中心依托海南社管平台,建立了红、黄、蓝“三色”跟踪督办机制,对每一起纠纷实行全流程跟踪。从登记受理到研判分流,从部门办理到监督回访,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时限、具体责任人,确保群众急难愁盼“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应、桩桩有着落”。
“六诊融合”工作法为民解忧
“感谢综治中心,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前不久,曾某等17名工人领到被拖欠的22万余元劳务款时,连声表示感谢。这起涉及多人的劳务纠纷,源于2023年椰林镇和英州镇村庄污水治理项目的工资拖欠问题。工人们跟着包工头毛某辛苦务工数月,工程结束后却迟迟拿不到报酬。多次协商无果后,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陵水综治中心求助。
接到诉求后,陵水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启动“联合会诊”机制,迅速整合司法局、法院、综合行政执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力量组建专项调解组。调解人员一方面安抚工人情绪,详细核实务工事实和工资数额,梳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另一方面,与毛某及所属的公司沟通协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经过多轮面对面调解,当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毛某当场签订调解书,并于次日将全部劳务款足额发放到17名工人手中。工人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报酬,仅用了两个多月,这背后正是陵水综治中心“六诊融合”工作法的高效运转。
“我们把矛盾纠纷化解比作‘看病问诊’,群众有诉求,我们就主动‘接诊’,致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全科医院’。”李家鸣介绍,这套创新构建的工作体系,涵盖“开门坐诊”常态接待、“专家约诊”精准破题、“上门出诊”主动靠前、“联合会诊”聚力攻坚、“顽疾转诊”依法导入、“常态复诊”跟踪问效六个环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复杂程度的矛盾纠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化解方案。
从劳务纠纷到工伤赔偿,从意外身故到邻里争执,从土地边界争议到工程施工纠纷……陵水综治中心处理的矛盾纠纷五花八门,但不变的是为民解忧的初心。
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去年6月,许某章在新村镇南湾村某工程务工时,意外受伤构成九级伤残。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许某章受伤后无法务工,家庭陷入困境。更棘手的是,许某章的工伤保险赔付需施工方出具劳务关系证明,对方却拒不配合。许某章向陵水综治中心递交了求助信。
陵水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看到信件后立即启动紧急处置程序,迅速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业主方、施工方召开协调会,向施工方释明法理,协调各方加快办理进度。最终,施工方同意出具用工证明,并陪同许某章办理了工伤保险相关手续,帮助许某章解了燃眉之急。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陵水综治中心“一站式”调处的生动缩影。
在李家鸣看来,矛盾纠纷化解只是起点,源头治理才是关键,“与其事后调处,不如事前预防,只有把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为此,陵水综治中心在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我们通过与乡镇综治中心纵向贯通,将调解网络延伸到村(社区),让网格员成为矛盾纠纷的‘第一发现人’、政策法规的‘第一宣传员’、便民服务的‘第一代办员’,通过日常巡查、入户走访,及时排查潜在风险隐患,把小事、琐事化解在萌芽状态。”李家鸣介绍,为了让源头治理更有成效,综治中心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队伍的专业能力。
从劳务欠薪的成功追讨,到工伤纠纷的高效调处,再到日常邻里矛盾的源头化解……陵水综治中心正以“一站式”调处解民忧,用源头治理筑牢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成为现实,持续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