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陈太东)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根据案件焦点问题改变办案思路,到财产争议地实地调查并再次组织调解,成功调解一起涉槟榔地离婚财产纠纷案件。
此次纠纷的焦点是一块种植槟榔的热带经济作物用地。原告(女方)认为,该地块原本是其娘家的产业,且日常多由自己照料打理,理应归其所有。被告则主张自己也曾参与过打理,不应完全判给原告。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至少给被告打了5个电话,他都没答应前来调解。”起初,这场离婚纠纷的调解似乎陷入僵局。近期开庭时,乐东法院法官林士立发现双方对离婚本身并无异议,矛盾焦点在财产分割上,于是换个办案思路——到财产争议地再调解一次。在林士立的提议下,原告、被告带着法官和书记员来到乐东千家镇一处偏僻的山坡。众人又步行20分钟才抵达槟榔地。
“你们总共种了多少棵槟榔?平常是怎么打理的?”法官一边和书记员清点槟榔树,一边与当事人拉起家常,听取双方心声并释法明理。经法官耐心劝导,双方从起初的争执到情绪渐渐平复,言语间多了克制与平和。考虑到案涉土地是原告娘家所有等实际情况,法官提出将槟榔地判给原告,但把水管、水泵、电线、水井、铁皮房等投入设施折合成价格平分。
最终,原告、被告达成一致,槟榔树归原告管理收益,原告向被告支付包含各项投入补偿在内共13.2万元。因未提前准备调解协议,法官就在槟榔地上帮双方手写起草了离婚协议书。随后,双方签字。案件以调解方式圆满结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