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陈敏 通讯员崔善红)8月12日,省高院召开海南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新闻发布会,发布《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2019-2024)》白皮书,并公布具有典型意义和指导价值的案例。
据悉,2019年9月至2024年12月,我省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5136件。
目前,海南已形成以省高院民四庭为引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2个国际商事法庭为示范,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海口海事法院2个专门法院和三沙中院1个地方法院为特色,以海口市秀英区法院、文昌法院、洋浦法院、三亚城郊法院、三沙群岛法院5家基层法院为支撑的涉外民商事审判新格局。
我省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呈现以下特点:案件数量稳中有升,案件类型逐渐多样化,涉外当事人来源日益广泛,案件标的额持续增加,司法协助需求增加,调解撤诉效果显著,精品案例不断涌现。5年来,我省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调解、撤诉比例达到40.14%,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成效明显。
2024年6月19日,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在海南省一中院正式启动运行。目前,该中心已入驻海口江东法务区,并向境外调解机构委托调解案件。省高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订《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与合作协议》,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
我省法院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涉外审判现代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是全国最早建立“立、审、执”一体化、跨区域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构建示范性涉外诉讼服务工作体系,探索通过线上核实境外当事人和委托代理人身份及诉讼退费、执行领款等便捷方式,便利境内外当事人诉讼。海南省一中院聘请12名国内外法学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为复杂案件的审理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
我省法院积极推进港澳台居民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工作,选聘外籍人士作为诉讼服务国际志愿者。2022年以来,港澳台籍陪审员、外籍调解员充分利用其专业技能和语言优势,共参与案件调解、陪审20余件。
同时,我省法院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等10余家境内外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参与国际商事纠纷化解工作。
省高院还发布了12个涉外民商事审判典型案例,集中展现了我省法院在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执行区际司法协助安排、准确查明和适用域外法、促进司法裁判尺度统一、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纠纷多元有效化解等方面的司法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