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许光伟 马宏新)近日,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环保方式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约55吨,其中主要为外包装上冒充“环保”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在销毁现场,各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有的成捆绑扎,有的成箱堆叠。一些产品上虽然印有“环保餐盒”“环保杯”等字样,但经过执法人员调查,这些产品在外观上冒充“环保”,实际上均由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材料制成,属于海南省禁塑名录内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经过机械作业粉碎处理后,将用于环保回收利用,或运往光大环保能源(儋州)有限公司作为垃圾焚烧进行绿色发电。
据介绍,今年以来,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守护知识产权”“蓝天”“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等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严厉查处商标、地理标志侵权和假冒专利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立案14宗,结案13宗,罚没3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