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陈太东 通讯员刘涵婧 陈皓)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通过发布悬赏公告,促使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主动现身履行还款义务。
据了解,2018年2月,陈某因虾塘养殖资金周转困难向梁某借款,并出具借条。双方约定陈某向梁某借款3万元并明确利息,以陈某土地租金做担保。同日,梁某向陈某妻子转账。因陈某未还款,梁某将陈某诉至法院。2024年6月,法院判决陈某支付梁某本息。后因陈某迟迟未还款,梁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5年3月,梁某诉陈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立案执行,法院全面查询了被执行人陈某名下财产,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且陈某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为打破僵局,执行干警向梁某释明了执行悬赏相关规定,梁某当即提交了执行悬赏申请。法院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了执行悬赏公告,列明陈某的身份信息、涉案金额及悬赏条件,注明了悬赏报酬。陈某的失信行为也被依法曝光。
悬赏公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公告发布次日,迫于执行悬赏机制的威慑力和社会压力,一直隐匿行踪的陈某主动来到法院。执行干警向陈某阐明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从情理上对陈某进行感化,指出逃避债务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也破坏自身信誉和未来发展。陈某随即将全部借款履行,案件得以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