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君
1名家长骑电动自行车载着3名小孩,其中2名小孩坐在车后座,1名则弓腰蹲坐在车脚踏板上,且3名小孩均未佩戴安全头盔。一旁的行人不由得为他们捏把汗。这是7月10日14时许,记者在海口市琼山区高登街与琼州大道交叉十字路口红绿灯处看到的一幕。
暑期到来,大街上小孩的身影相比平时多了不少。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市的解放西路、大同路、海府路、高登街等多个路段发现,时不时有未成年人骑乘电动自行车穿梭在街头。
据海南省2024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暨“关爱老幼 文明出行”公益宣传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字显示,2024年1月1日至11月26日,我省共发生涉及未成年人死亡道路交通事故32起。认知不足、行为失范、监护缺失等因素,导致暑期未成年人交通事故高发,做好未成年人暑期交通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3小孩骑乘电动车街头打闹
7月8日19时许,在海口市解放西路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3名小孩一边并肩骑乘电动自行车一边嬉笑打闹,引得后面行驶的车辆不断鸣笛。
“我们3个平时上学,很少一起出门玩,放假了,可以一起出来玩了。”在3人停好车后,当记者上前询问时,其中一名孩子小雪说。
记者见状,列举相关案例向他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我以为骑电动车没什么危险,听你这么一说,知道小孩不能骑电动车,有危险。”小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放假了,我这两天经常骑电动自行车出门。”另一名孩子小易则表示,该电动自行车是其家里人上下班用的,自己平时偶尔骑车出门。
“虽然小孩出门让人不放心,但是骑乘电动自行车方便又省钱,所以有的小孩家长会把电动自行车给小孩,同时提醒小孩要注意安全。”家住海府路的刘女士认为。
多名小孩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小孩骑电动自行车的确不安全,当小孩出门时,家长会驾车或搭乘其他交通工具或步行接送。
假期学生交通事故多发
放假期间,学生的交通行为变得更加自主和频繁。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无法时刻陪伴在小孩身边,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交通安全指导和保护。随着外出时间增多,有的小孩会骑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出门。
由于小孩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骑行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甚至是摩托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以及年龄尚小,骑行技能不够娴熟,面对复杂的路况和突发情况,难以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记者在梳理近年来海南涉及暑期学生的交通事故时发现,这些事故大都是发生在未成年人骑乘电动自行车或是摩托车时,且驾驶人或是无证驾驶,或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未佩戴安全头盔,而海南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发生的学生多处在初高中阶段。假期是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多发期。
2023年6月27日15时许,在G9811海三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轻型货车、小型客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死亡。死者为15岁未成年人,且骑行电动自行车时未佩戴安全头盔。经调查,事故原因系电动自行车违反禁令进入高速公路且逆向行驶。
2023年6月29日12时许,在海南某农场道路路口处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单方事故,致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死亡。死者为14岁未成年人。经调查,事故原因系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偏左占道,遇对向来车时采取措施不当。
整治宣传抓好暑期交通安全
记者从海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获悉,暑假期间,海南加大对学生出行较为集中的路段、商圈巡控,对中小学生违规驾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载人以及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等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批评教育,并通知其家长前来处理,责令家长、监护人加强教育管理,以及通报学校,加大教育引导力度。
“安全意识不足以及认知的局限性,是未成年人出行时难以规避的短板。且交通行为的失范性,在暑期呈现集中多发态势。电动自行车成为风险最高的道路交通‘移动隐患’。”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人员介绍,除此之外,监护责任的模糊性,也加剧了风险防控的难度。暑期托管的“空档期”里,有的家长存在“短距离无须看管”的侥幸心理。
有关人员表示,有的家长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驾车时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怀抱婴幼儿行驶、允许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等行为,看似“方便”,实则将孩子置于未加防护的危险境地。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海南各地交警在辖区组织推送《致全市(县)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并指导学校加强“家校”联动,通过家访、学生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充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高频次、全覆盖地提示家长关于学生交通出行的风险,提醒家长关注和重视学生出行安全。同时,开展暑期学生交通安全专题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学生暑期交通安全。
此外,海南交警抓住暑假“空档期”,针对前期排查但尚未治理的校园周边道路安全隐患,协调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加快治理进度,建设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应设尽设。会同教育、住建等部门,按照“一校一方案”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尽快划设交通基础设施,确保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