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麦文耀)近几天来,海口市滨海大道长滨路口到海港路口段开展快速化通行测试,引起了市民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7月15日,海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召开媒体通气会,详细介绍了测试的背景、实施方案、试运行数据及下一步计划。
据介绍,此次测试是海口优化骨干路网体系的重要举措,以海秀快速路为中轴构建“快速”路网体系,能切实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测试路段全长约9公里,自7月11日启动,至7月31日结束,借鉴了2018年滨海大道东段交通组织优化经验及迎宾大道、长天路“快速化”模式,通过“减干扰、提效率”实现主干道快速通达与周边路网均衡分流。
在实施方案方面,此次测试采取了多项关键措施。交叉路口信号灯整合是核心举措之一,将原本的13处信号灯精简至6处,保留海港、金滩(人行)、永万、长天、长彤及长滨路口的信号灯,有效减少了横向交通干扰。
人行过街设施优化同样备受关注。交警部门在人行过街横道增设荧光绿提示标志和纵向减速标线,强化对机动车的警示作用;对长彤、长怡两处地下通道的坡道进行改造,使其具备电动车通行功能,解决了非机动车过街难题。
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强化则成为此次测试的一大亮点。人行信号灯新增触摸式按钮,可实时感知过街需求并同步调配信号;交通信号配时根据平峰、高峰不同时段灵活设置,实现了交通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
通气会上还公布了试运行3天的初步统计数据,直观展现了快速化通行措施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积极作用。据统计,滨海大道西段全天通行平均速度提升5.6km/h,提高8.01%;通行效率提升9.21%;拥堵指数下降0.15,降低5.79%;高峰时段东西双向机动车通行量平均增加449辆,平峰时段平均增加280辆。
针对市民关心的行人过街安全问题,海口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测试期间通过完善标志标线、改造地下通道等措施,已构建起更加安全的过街环境。下一步,将持续关注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需求,通过透明、开放的方式,向市民群众传递最新进展,并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优化交通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