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连蒙 通讯员龙静 张伟)近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深化“党建+诉讼服务”融合机制,依托“诉服琼枫 同心向融”党建品牌,通过开通巡回调解直通车,成功化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叶某某骑行电动车与文某驾驶车辆在琼山区某路口发生碰撞,致叶某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经交警认定,叶某某负主要责任。因理赔协商未果,叶某某诉至法院要求伤残鉴定及赔偿9.6万余元,并将文某及两家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琼山区法院“张哥善调工作室”接收案件后,党员法官指导调解员迅速启动诉前鉴定程序。经鉴定,叶某某构成十级伤残,确认误工、营养、护理“三期”及后续治疗项目。交强险承保方甲保险公司同意赔付13.8万元,但商业险承保方乙保险公司就后续治疗费支付与叶某某产生分歧:叶某某主张全额赔付到位后再支付车辆维修费,保险公司则以内部规章为由拒付后续治疗费。调解员张伟遵循“调解走在激化前”原则,于4月24日下午组织原告代理人邓律师、乙保险公司代理人黄先生进行现场调解。针对全额赔付和后续治疗费分歧僵局,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经与叶某某电话沟通,促使其同意支付车辆维修费;乙保险公司代理人黄某同步申请特批后续治疗费金额。通过“责任分担+费用折抵”实现利益平衡,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乙保险公司承诺48小时内完成理赔,叶某当即提交撤诉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