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麦文耀)4月10日,海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5年版)》专场在海口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我省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强化改革创新,出台《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5年版)》,从10个方面提出60项166条具体任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其中,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亮点举措引发众人关注。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我省统筹运用“三个立法权”,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40余部自贸港法规,加快构建海南自贸港法规体系。今年,我省还将加快推动出台“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民营经济促进、外商投资、涉企监督检查、公共数据管理、企业合规指导服务、营商环境问题核实处置等领域的法规规章制度,加快完善行政程序等制度,依法强化政府信赖利益保护。同时,加快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完善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进涉企政策的常态化评估清理,加强对政策“一刀切”“急刹车”等问题的预防和纠治。
构建“无事不扰”“包容审慎”涉企监管执法环境是海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我省将加快制定涉企监督检查的地方性法规和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亮码检查”,推进100项“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和监管数据“最多录一次”。在执法过程中,依法科学确定处罚种类和幅度,避免“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让企业能够安心经营。
强化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海南同样不遗余力。我省紧盯市场主体司法需求,出台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意见。着力提升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审判执行效率。完善“一站式域外法服务平台”和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建设,探索开展临时仲裁,打造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围绕生物种业、商业航天、深海远洋等领域积极打造临时仲裁特色应用场景。
此外,我省持续完善问题诉求闭环解决机制,打造12345自贸港“总客服”,建立重大疑难复杂营商环境问题法治会诊解决机制,制定问题核实处置制度,为实质性解决历时较长和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问题提供指导服务。深化“12345+网格化+直通联办”工作机制,强化市县、部门依法及时处理责任,实行“街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