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麦文耀)“收到工资啦!”一条好消息从微信群里弹出,农民工们喜极而泣,而这笔工资,他们等了将近3年。近日,三亚市天涯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灵活运用“调解+诉讼”机制,最终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帮助10名农民工顺利拿到自己的工资,有力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21年,来自湖南、贵州的10名农民工受张某雇佣,陆续到三亚某文旅小镇项目做钢筋工,完工后,却被拖欠劳务费高达10万余元。为此,农民工们提交了工资欠条、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2022年12月,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张某向农民工们支付拖欠的劳务费共107860元;总包公司在尚欠张某劳务费范围内,对上述劳务费承担清偿责任。然而,公司方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我们四处奔波,可还是拿不到一分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呀!”二审前,农民工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天涯区法律援助中心,向工作人员诉说着内心的酸楚。因法律知识欠缺,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去找包工头和总包公司,可对方总是避而不见,每一次得到的回复都不尽如人意,只好期盼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烦“薪”事。
该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抚农民工情绪,并根据法律援助法、《海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开启讨薪“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及时将此案指派给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律师承办。
律师接受指派后,深知单纯等待判决并不难,但对农民工来说,拿不到钱,判决便是一纸空文。于是律师立即约见农民工们,逐个分析案情、补充证据,力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武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准备二审材料的同时,律师还积极主动与张某、总包公司取得联系,多次耐心沟通与释法说理,争取通过调解方式尽快打破讨薪僵局。
最终,在律师与承办法官的努力下,二审开庭前,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张某付清了拖欠的工资,10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和保障,纷纷向律师与中心工作人员连连表达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