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春宇
“感谢你们帮我们把辛苦钱要回来!”
这一幕,近日发生在海南万宁市和乐镇一站式综治服务中心。该中心经过法律风险的全面梳理,使得某医检项目劳动纠纷被一次性调解,帮农民工成功追回被拖欠薪资。
进一扇门,解万般难。这是每一个遇到难事的群众心中所盼。
民之所盼,行之所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将平安海南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力构筑与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着眼一站式解决“安全”问题,护航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省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做法,系统谋划推动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建设和全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搭建起省、市、县、乡四级工作体系,成为我省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注脚。
高位推动,构建治理新格局
“揭牌!”在海口市委政法委、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指导下,海口市琼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制定建设工作方案,今年春节前完成了挂牌,标志着海口四个区全部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新建或升级改造,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区、镇(街)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运作全覆盖。
这是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高位推动、系统推进、一体发展的缩影。
省委、省政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坚持高位推动,督促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推进我省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明确我省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标准和时限要求。省委政法委牵头,研究起草《设立省综治中心的方案》《海南省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等文件,系统谋划推动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建设和全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在省委政法委的指导下,临高县以县级、镇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两个工作支点,向县、镇、村三级辐射矛盾化解和基层治理工作力量,打造多跨协同的组织体系,推进工作力量“全覆盖”整合,搭建起关口前移、阵地下沉、多元共治的高效治理体系。
临高县还率先运用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综治管控系统),统一受理、交办、调处和办理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诉求,对县、镇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各个部门工作力量进行统筹指挥,实现业务受理、指派、流转、办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闭环”管理机制,呈现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7.39%,重复访同比下降70.51%的良好态势,实现命案发生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建设模式
海南各地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多种建设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当地社会治理的需求。
有的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原有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础上整合建设,与法院同在一个办公区办公。有的与信访服务中心毗邻建设的模式,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工作格局。
目前,海口市美兰区依托区信访大楼改造建设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海口市龙华区依托区诉源治理中心升级打造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实体化运转中,各部门更好“打配合”开展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提档升级。
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以及各类调解组织入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构建登记上报、交办转办、在线调解、协议签订、司法确认、跟踪督办等制度机制,具有信息共享快、事项流转快、审结办结快等特点,解决了衔接不畅、重复查证、人手不足等问题。
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就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优势。
昌江黎族自治县改建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采取“1厅+N室”模式,设置群众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大厅、速裁法庭等多个功能室,引入“平安建设蹲点指导组”入驻,配合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保障调解纠纷程序正常运行。
如今,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方式,采取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责任单位常驻,风险多发行业主管部门轮驻,其他涉事单位随叫随驻的方式,切实保证应急处突需要,增强工作协同性,又充分实现多中心合一,筑牢社会治理“基本盘”。
有的区域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的特点,创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事情办不办,村民说了算,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海口美兰区三江镇江源村党支部书记饶建华最骄傲的,是村里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径,打造“椰智荟”议事治理品牌,村里的大事小情能真正做到让村民自己做主。
“椰智荟”议事堂,由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结合议题内容汇聚村里能人、人民调解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集智聚力组建了“银发护苗”志愿服务队、“和事源”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在开展村民服务、处理纠纷、社会风险防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村的矛盾纠纷数量大大下降,如今在三江镇所有村(居)中矛盾发生率最低,矛盾纠纷调解率成功率100%。”江源村委会干部蔡云娇感受到村里的明显变化。
目前,“椰智荟”议事堂已成为海口各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当地乡村开展议事协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的转变,助力海口筑牢基层社会风险防控的稳固屏障。
科技赋能,提升“智治”水平
在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可以注意到,综治管控系统成为重要助力。
该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26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矛盾纠纷预警、分析、调度一体化系统,已开发综治采集、未成年人护苗、一站式矛调、网格划分等模块,实现流程管理、在线预警、协调调度等功能,在推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我省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现“一站式”“一体化”“一揽子”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矛盾纠纷诉求。
昌江黎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综治管控系统为接入口,实行全县社会矛盾纠纷及信访诉求的受理、分流、调处、结案、回访等环节全流程线上办理,便民服务“触手可及”,以平台赋能,跑出治理效能“加速度”。
自2024年12月下旬试运行以来,昌江黎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受理66件矛盾纠纷,信访综合接待窗口受理46件矛盾纠纷,受理率100%。
海口市注重加强政法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海口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的大数据汇聚能力,进一步推进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海口市“雪亮工程”运维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底,海口市“雪亮平台”共计和10余个视频平台实现了视频联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强化科技手段的应用,推动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业务迈向更高层次的‘智慧治理’,进一步提升‘智治’水平。”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综治管控系统建设,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办理;加快推动综治管控系统与海南智慧调解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海南省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等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省矛调数据全量统计、实时调度、综合研判等功能。
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多元协同”到临高县的“全闭环管理”,从省级社管平台到村级网格服务,如今,我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构建矛盾调解、风险预警、风险防控、法治保障的全周期防控网络。
自2024年11月以来,我省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7000余件,化解5800余件,化解率81.74%,用扎扎实实的治理成效,为自贸港封关运作筑牢安全屏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探索出新路径。
如今,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这一理念在琼岛大地逐渐深入人心。
海南正在有力书写新时代社会治理和维护安全稳定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