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麦文耀 陈敏 覃创源)在海南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江苏彭隆(琼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岳松带来了《关于规范商事调解组织建设的建议》。他认为,规范海南商事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商事调解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岳松介绍,目前,海南商事调解组织的登记注册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流程,其登记注册的基本条件和标准亦不明确,导致在成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同时,我省现有商事调解组织的专职调解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调解员为兼职人员,商事调解行业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机制,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事纠纷调解需求。
岳松建议,应制定专门的商事调解组织登记注册规范,明确登记注册的条件、标准和流程,加强对商事调解组织名称、业务范围等的规范管理,推进调解组织、人员登记入法院特邀调解名册。同时,建立健全商事调解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案件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确保组织规范运行;建立健全行业监督规则及年度评估体系,规范开展商事调解员考核培训工作,确保商事调解组织的专业性,培育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事调解服务品牌。
岳松还建议,应进一步扩充商事专职调解队伍,加强对商事调解人员的职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资深调解员进行授课和交流,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明确商事调解组织变更的条件、程序和要求,确保变更过程的规范、有序;建立商事调解组织退出机制,对于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或者存在严重问题的调解组织,依法予以注销或者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