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男子入职新公司后违反保密协议挖原公司“墙脚”被起诉,法官——

客户交易习惯属于商业秘密

潘德刚 制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周玲

  跳槽,是职场中常见的现象,但在挥手告别原雇主的同时,该遵守的约定还得遵守,否则,可能会摊上官司。男子王成先(化名)跳槽后违反与原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在入职有竞争关系的其它公司后,利用原工作岗位掌握的客户名单“挖墙脚”,致使原公司的经营利益受损,最终被判决侵犯了原公司的商业秘密,为此付出了代价。

  一男子入职新公司后挖原公司“墙脚”被起诉

  甲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自营和代理进出口业务、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兽用化学药品等。2017年10月,王成先入职甲公司,入职当天签订《保密协议》,约定保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买卖意向、成交或商谈的价格、公司详细客户资料等。保密期限为劳动合同期内以及解除劳动合同后3年内,若违反保密协议,视情节轻重,应赔偿甲公司1万至20万元。王成先与甲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同意遵守《保密协议》。

  2019年,甲公司启用电脑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账号及密码才能登录该系统,且业务员仅能接触自己负责地区的客户及客户信息,而无法接触到其他地区的客户及客户信息。

  王成先在甲公司任职期间,以业务员的身份与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开展业务接洽,负责与上述客户沟通产品规格、报价、包装、样品等问题,其间,甲公司与该4家公司累计成交金额400多余万美元。

  2020年6月,王成先与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2022年5月,王成先入职乙公司。乙公司经营范围为药品批发、药品进出口、兽药经营等。入职后不久,王成先即以乙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陆续主动联系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的业务人员,告知该4家公司工作人员,其原来在甲公司工作,知晓该4家公司的业务需求,并告知其可以提供的产品、价格以及放账服务等内容。2022年6月后,上述4家公司陆续与乙公司进行交易,交易金额70余万美元。甲公司遂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王成先、乙公司停止侵害其商业秘密(上述4家客户信息)、销毁商业秘密载体、赔礼道歉、赔偿其损失7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5.6万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客户的采购品种、成交价格等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不具有秘密性。但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客户的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此类信息是甲公司与涉案客户经过多次往来邮件、多笔交易才掌握的信息,通过正常渠道一般无法获得,可以认定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客户的名称、地址、成交价格等信息仅能提供一定的交易机会,对交易的促成作用较小,对此类信息的商业价值不予认可。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也不具有现实、潜在的商业价值,故认为甲公司所主张的客户信息不具有价值性,不具备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因此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定构成侵害原公司商业秘密

  海南自贸港知产法院二审认为,商业秘密应具有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性。甲公司主张其所主张的商业秘密系其经营秘密,即客户信息,具体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采购品种、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涉案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买产品的数量、单价等客户的一般信息可以在网络平台查询得到,但客户的交易习惯,包括客户对产品的验证要求、产品的参数要求、产品的品牌、发票要求、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价格承受能力)、付款方式等特殊客户信息通过正常渠道一般无法获得,通过甲公司提交的邮件往来、销售合同、形式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上述信息是需要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并在达成交易过程中获悉的,未实际参与履行者在公开领域无法获悉上述信息,故认定涉案客户信息具有秘密性。甲公司通过其掌握的客户信息为其经营销售、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及参考,为此也需付出人力、财力,其与涉案4家公司达成交易,金额达400余万美元,应认定上述信息具备商业价值。

  二审法院认为,甲公司与王成先签订了保密协议,劳动合同约定了保密协议为合同的一部分,甲公司还启用电脑系统管理客户信息,故认定涉案客户信息具有保密性。因保密协议约定王成先的保密期限应为劳动合同解除后的3年内,双方劳动合同于2020年6月解除,故保密期限应至2023年6月。但王成先于2022年5月入职乙公司后,主动与涉案客户联系,根据客户需求,主动对客户感兴趣的产品提出报价,并主动提出放账服务。此种行为系有针对性地为乙公司创造贸易机会,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为。故应认定王成先的行为属于违反保密协议,使用其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为乙公司获取利益的行为,系侵害甲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

  该院认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经营范围存在重合,有竞争关系。乙公司知道王成先此前的工作单位为甲公司,在王成先未入职乙公司前,乙公司未与上述4家客户有过交易。在王成先入职后,乙公司即在短时间内与涉案4家客户产生了数额较大的交易,应认定乙公司应当知悉王成先使用了其在甲公司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促成乙公司与涉案4家客户的交易,故应认定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

  法官说法:客户交易习惯属于客户的深度信息,应按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鉴于该案判决时,王成先的保密期限已经届满,判决停止侵权、销毁载体已经失去必要性和时效性,故对于甲公司主张停止侵权、销毁载体的请求,不予支持。结合甲公司客户信息中构成商业秘密部分的商业价值,王成先、乙公司的主观过错程度、不正当竞争行为性质、情节、持续时间、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双方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额等因素,判决王成先、乙公司连带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支付的合理开支共计16万元。

  该案审理法官表示,商业秘密是企业宝贵的知识产权和无形的企业资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生存发展。该案通过判决解析客户一般信息与深度信息的不同,明确反映客户对产品品牌要求、参数要求、价格偏好等客户交易习惯的信息属于客户的深度信息,系企业付出大量人力、财力才获得的不为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的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且已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应按商业秘密予以保护。该案所确立的裁判规则对今后同类案件具有示范作用,同时有利于引导有竞争关系企业合法用工以及离职员工严格遵守保密协议。

  法官提示,企业在经营中应当制定规范的保密制度,对关键的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技术信息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约定保密期限和保密责任。知晓企业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约定,诚实守信,离职后不得披露、使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收跳槽员工的用人单位,也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不得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牟取不当利益,发现跳槽员工涉嫌侵犯原单位商业秘密的应及时制止,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及相应违约责任条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一男子入职新公司后违反保密协议挖原公司“墙脚”被起诉,法官——~~~
~~~
琼海一女子借用他人身份证生子并入户,通过起诉变更孩子抚养权,律师——~~~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身边案
客户交易习惯属于商业秘密
法律咨询
出借和冒用身份证都属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