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飞杰
“快点,等一下弟弟妹妹会着急的。”12月2日一大早,小伟就催着爸爸妈妈赶快出发,到乡村的家里与弟弟妹妹一起过周末。
小伟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胡欠欠的孩子。他所说乡村的家,是法院在“护苗”专项行动中,为帮扶未成年人,胡欠欠全家主动与被帮扶的小敏(化名)家结成的“家家结对”帮扶对子。
“在‘护苗’专项行动中,我们法官一家人主动与被帮扶的未成年人一家人结成‘家家结对’帮扶对子,有效扶助被帮扶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白沙法院“护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主任、刑庭庭长卓廷龙介绍,自“护苗”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白沙法院以“家家结对”“四访五帮”等方式帮扶了44名未成年人。
一案引出“家家结对”帮扶
今年6月,白沙法院刑庭在审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被告人符某与妻子养育了一对儿女。离婚后,一对儿女归符某抚养。其被判处刑罚后,一对儿女面临无人抚养,且随时会出现生活困难、教育引导等问题。
“我是法官,也是一个有孩子的母亲。我深刻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人照顾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胡欠欠说,这个案件给她触动很大。从那时起,她想着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这2个未成年人。后来,她丈夫提出了2个家庭结亲戚的建议,于是“家家结对”帮扶就在走访实践中形成了。
据介绍,“家家结对”就是由法官家庭主动与因父母被判处刑罚,使得其家中未成年人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监护不力的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根据被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予以帮扶。
“从今年6月至今,胡欠欠只要周末不加班,就会带着一家人到小敏家,与小敏及她的弟弟一起度过周末。”白沙法院法官助理符晓达说。
“我们两家结对帮扶后,我的孩子与小敏及她的弟弟成了好朋友。我和丈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她们提供一些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胡欠欠说,她一家人到小敏家,除了给小敏和其弟弟带去衣服外,还会带些玩具和书籍。同时,在一起相处时,给孩子们讲励志故事,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等,让孩子们相互结为伙伴等,想方设法给这2个未成年人带去家的温暖和关怀。
寻求多方联动合力帮扶
“一个家庭养育2个家庭的孩子,短期内是可以的,但长期下去,很难支付各项费用开支。”卓廷龙说,为了让帮扶未成年人工作持续开展,该院党组与“家家结对”的法官寻求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帮扶未成年人。
在帮扶中,胡欠欠发现符某被判处刑罚后,其2个孩子基本上没有生活来源。为了保障2个孩子的基本生活,6月12日,白沙法院向白沙民政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在政策范围内,对小敏姐弟俩的生活予以关注和救助。
8月15日,经白沙民政局核实,符某的2个未成年人子女确实存在经济困难,符合救助标准,同时,依据相关规定,为小敏姐弟俩每月生活补贴520元。
“2个孩子有了生活来源,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后来,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到小敏家,最主要是给以精神上的帮扶,弥补她们缺失的爱。”胡欠欠说,在帮扶中,她除了时常与县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适时为小敏姐弟俩提供必要的帮助外,还联系村委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司法建议+指导令”促各方履职
8月29日,一宗刑事案件涉及2市县的3个在校初中学生。
“在审理案件期间,我们发现,在校学生在校外发生刑案,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胡欠欠说,涉案的学生中,有1名学生在校外游荡一个月时间而无人过问。
为了让学校和家庭切实担负起监管和监护责任,法院分别向2市县教育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教育部门监督学校履行监管职责,时刻关注学生在校情况,对于学生请假外出的,应当由家长向学校提出请假申请;强化住宿生和走读生的管理,对于住宿生,避免私自外出,对于走读生未到校的,应当及时跟进,并进行家访。
同时,向涉案的学生家长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家长在规定的时间,到法院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在家庭教育指导期间,案件承办法院从案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告诫家长失于监护会面临的后果,并耐心教育和劝导,引导家长本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目的,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同时,对于那些不太会管教孩子的家长,案件承办法院会给他们一些带娃方法和建议。
据了解,自开展“护苗”专项行动以来,胡欠欠所在的白沙法院共向相关部门发出了3份司法建议书,向家长发出了13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份《家庭教育训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