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春宇 赵世馨
整洁的村道、明亮的路灯、优美的环境,村民在躺椅上眯着眼与邻居闲聊……走进三亚崖州区梅西村,一股幸福感扑面而来。近年来,梅西村以“文明风尚+三步化解法”为引领,致力于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爆棚”。
梅西村综合运用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和德治手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乡村和谐之路,为乡村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打造出矛盾化解新“枫”景。
“三步化解法”
促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1月,三亚依然温暖如春。这样的气候对年过六旬的孙东来说十分舒适。今年10月份,他回到老家三亚梅西村,向村里反映想要回乡常住。除了抱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更多的是他对有着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的向往。然而,离乡几十年,他早已没有住处。为寻找落脚地,他与哥哥孙有波起了隔阂。
“父母留下的房子和地,房子装修我还出了钱的,现在我回来没地方住,肯定不行,得给我腾点土地出来。”孙东的要求并不简单,对孙有波及其家人来说,难以接受。“他的户口都迁出村很多年了,现在回来要土地盖房,不合理”。
联保小组信息员掌握情况,主动上门详细了解两家的想法,发现两兄弟各持己见,一时无法调解,当即请调委会成员、村“两委”成员介入,分别在村里寻找能在两人面前“说得上话”的乡贤,展开调解。
“想当初我们……”10月13日,心结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孙东再次来到村委会,找书记“话烦恼”。“不要老生常谈,反而更伤感情,我们已经说服你哥哥分出一些地给你用,你看……”梅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照安耐心听完孙东的“牢骚”后,开始帮孙东“解结”。
送走孙东,孙照安又带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孙有波家,帮孙东从“根源”上解除心病,希望两兄弟解开彼此的心结。“你弟弟回来没有地方住,你看着也不忍心,从感情上来说,你也要让。”孙照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话锋一转,他又从法律依据角度来解释他们如此调解的缘由,“父母留下的地,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你们两个兄弟要合理分配,所以让你分出土地也是有法可依的。”感觉到自己的话重重砸在孙有波的心上,于是孙照安主动带着孙有波一行再次去查看土地情况,孙有波当即同意分地。(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