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蒙
“我身体恢复得很好,婆婆精神状态也好。你放心改造,盼团圆。”11月13日,当海南省新成监狱二监区服刑人员阿勇(化名)读着妻子的第4封回信时,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对民警说:“她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出狱后我要好好保护她们。”
纸短情长,字字暖心。一来一回已经写了8封家书,从情绪抵触,到安心改造,阿勇非常感谢警官们对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一点点回归正轨。
希望
8封家书给迷茫中的服刑人员带来光亮
“离婚后我拼了命地供他读书,结果他拉着媳妇犯罪,就当我没生过他吧,你们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几个月前,阿勇的母亲哽咽着挂断了省新成监狱二监区民警景磊的电话。
景磊坚持不放弃,耐心地与阿勇的母亲沟通,听她倾诉。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阿勇的母亲被深深打动:“警官,谢谢你们这么关心我们家的事,不放弃对阿勇的帮教。”
阿勇的故事让人感到惋惜。和监区大部分服刑人员不同的是,阿勇有研究生学历,曾有体面的工作,由于思想出现极大问题,导致阿勇走上犯罪道路。
“我对不住老婆,她也被我拉下水,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伤害,岳父岳母也不再与我们来往。”阿勇讲述着自己的遭遇,称自己曾一度很消沉。
民警多次和阿勇的母亲、妻子耐心沟通,情况终于有了好转。
“从第三封家书开始,我会把课堂上听到的小故事、学到的新知识写在信中告诉妻子。”阿勇表示:“因为我过激的思想,害惨了老婆,现在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洗礼,也希望把她的内心治愈。”
从阿勇妻子的回信中,民警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点点滴滴的变化,两人互诉衷肠,分享学习心得,两人相约等阿勇出狱后,好好照顾几位老人,赎清自己的罪。
如今,阿勇在监狱中表现很好,他珍藏着8封家书,经常一封信来来回回看几十遍。家书拉近了亲情,也增强了阿勇的改造积极性。
浸润
家书“润物无声”重塑服刑人员灵魂
受阿勇的影响,同监区的阿中(化名)也开始写家书。
“以前不懂事,觉得想获得别人尊重,要么钱够多,要么拳头够硬。”阿中对记者说。
他刚入狱时,常与同监区的服刑人员发生口角,甚至想动手。
“有时候别人多看我几眼,我都觉得他对我有意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这种坏习惯。”阿中很苦恼,一度陷入迷茫中,也不愿意与家人交流。
被民警们制止并惩罚后,起初阿中还不思悔改。细心的民警发现,耐心沟通后,阿中表示愿意去改变自己。
“有时候给家里人写信,我不懂怎么写,同监区的人不笑话我,主动来教我,慢慢感觉到不靠拳头也能和别人好好相处。”阿中分享心得说,“警官耐心地引导我跟闹过别扭的人打招呼,开口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和为贵的感觉。”
“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省新成监狱教育科科长陈鹏介绍说,阿中已经试着写家书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奶奶,收到奶奶托人写的回信,他会反复读,不断激励自己好好接受改造。
11月13日,记者刚走进二监区教室,便听到琅琅读书声。服刑人员们正齐声朗诵《弟子规》,民警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新的时政内容,将传统文化课程讲得绘声绘色,服刑人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省新成监狱二监区教导员高亮介绍说,服刑人员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找到适合的突破点。引导他们给家人写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家人和民警的齐心协力,能给“迷茫”中的服刑人员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