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律咨询

  临时司机违章,罚单由谁承担?

  文昌张先生咨询:此前,我公司因工作需要临时雇了一名司机,临时工合同明确约定,由司机造成的交通违法、罚款、车辆损失,由司机负责承担责任。雇佣期结束,我公司把工资全部结清给他。后来,我们查到该司机驾驶的公司车辆有6个6分、1个3分的交通违法没有处理。请问,我公司要担责吗?

  石宏刚律师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因此,对于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处罚的是行为人,也就是机动车的实际驾驶人。

  实践中,如果交警对交通违法行为是进行现场处罚,会直接对实际驾驶人进行记分处理。但如果是通过电子警察摄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则针对机动车辆。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建议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主张权益。否则,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12分,且逾期不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不但会影响车辆的年检,还会被纳入“黑名单”,影响车辆出行。

  老赖欠钱不还

  判决书能否在网上公开?

  三亚秦先生咨询:邻居借了我的10万元后一直赖着不还。我去法院起诉后,法院将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请问,我能在网上公开转发判决书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的内容吗?

  石宏刚律师答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明确,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应在互联网公布。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时,应删除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车牌号码、动产或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等个人信息。

  由于法院的判决文书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中,可能会涉及对方的个人信息。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侵权问题,建议你慎重公开相关信息,如要公开发布,应隐去个人信息。

  挂靠代缴社保,是否合法安全?

  海口宋先生咨询:我不久前从原单位离职,但新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很担心社保断缴。听人说,失业的人可以挂靠一家公司缴纳社保。请问,这样操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风险? 

  石宏刚律师答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而以挂靠单位的形式来缴纳社保的,个人与代理机构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劳动关系。

  有人出于种种目的,通过找代缴公司挂靠社保,或在亲友公司挂靠社保,挂靠人与挂靠公司并未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这一行为实质是骗取参保资格,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社保挂靠会影响个人征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违规参加社会保险,违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社保基金支出,达一定情形时,将被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

  社保挂靠代缴也无法保障权益。挂靠人不仅要支付一笔高额的费用,且与挂靠公司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代缴社保的缴费基数等信息都是虚构的,对参保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待遇申领会造成影响。

  这种做法还会面临被骗的风险。有些公司以社保代缴挂靠为幌子实施诈骗,出具虚假缴费凭证,实际上并未为挂靠人办理参保手续和社保费缴纳。最后公司卷款跑路,个人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社保代缴挂靠需提供本人身份信息和相关证件,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极大风险。

  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人社部等28个部门曾发文明确,对于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参加、申报社会保险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社会保险待遇等9种社会保险失信行为,将以32项惩戒措施实施联合惩戒。

  因此,社保挂靠对个人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如果担心社保断缴,可先以自由职业形式缴纳社保,这是合法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三亚一男子租房半年被房主要求搬离,起诉“二房东”和中介公司胜诉~~~
~~~
琼中一群众发现已故父亲遗留2支枪支后主动上交,获警方肯定~~~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身边案
“二房东”擅自转租被判违约
法律咨询
民警:发现枪支弹药要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