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田春宇 覃创源)10月18日,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在海口落下帷幕。闭幕式上,海南省律师协会向各协办、支持单位颁发纪念牌匾。欧盟中国(合作)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律师公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
16个主题交流会“链接”八方汇聚资源
本届法律周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共同指导,海南省律师协会主办,共设置16个主题交流会,并开展主旨演讲、嘉宾对话、仲裁观摩庭、主题交流、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系列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中外法律名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法治自贸港·共享新机遇”这一主题,共同探讨自贸港法治建设的新路径、新机遇。
与首届法律周相比,本届法律周不仅延续了高规格、高水平、专业化的交流传统,更在议题设置、合作机制和成果落地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成果更加丰硕、国际元素更加丰富,充分展现了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和新气象,以高质量法律服务护航自贸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本届法律周充分发挥了“链接”八方、汇聚资源的平台功能,推动了一系列高层次、宽领域、多维度的务实合作落地生根,将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16项重量级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合作范围从首届的区域性联动,扩展到与国际组织、海外侨团、著名高校、大型国企的多元深度合作。
活动期间,“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发布《“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行动清单》,将行业的支持承诺具体化、项目化,体现了法律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与责任担当。
首次举办自贸港模拟仲裁观摩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活动周的重点亮点环节之一,自贸港模拟仲裁庭活动18日在海口成功举办。活动通过“机构仲裁+临时仲裁”双模式模拟庭审、港澳专家深度参与、国际级嘉宾点评的创新形式,直观呈现海南自贸港仲裁规则的国际化实践,为全球法律界人士搭建了解海南仲裁制度的专业交流平台。
此次模拟仲裁庭活动以“海南自贸港仲裁规则落地应用于国际商事纠纷高效化解”为主题,通过“机构仲裁+临时仲裁”双模式模拟庭审、港澳专家深度参与、国际仲裁界嘉宾点评的创新形式,直观呈现海南自贸港仲裁规则的国际化实践,体现海南自贸港在仲裁实践上的最新探索,为全球法律界人士搭建了解海南自贸港仲裁制度的专业交流平台。
自贸港模拟仲裁观摩庭活动吸引了境内外法律专家热情参与。专家们表示,该活动既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包容开放的制度设计,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充分接轨的仲裁规则,也为后续琼港、琼澳在仲裁领域的深度协作奠定良好基础,更进一步增强了海南仲裁品牌的国际公信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注入全新动能。
海南省司法厅厅长王磊表示,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是自贸港吸引国际投资、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海南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已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奠定坚实立法基础,并着重在临时仲裁、名册外仲裁员选择、司法支持仲裁等方面进行了变通和创新。
活动期间,海南国际仲裁院与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表示将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持续开展全方位合作,为自贸港仲裁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琼港合作的持续深化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