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海南用文化赋能法治宣传,既传承本土文脉,又让法律知识走进百姓心里。”海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郭扭只表示,这种“文化+普法”模式,实现了法治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赢,让法治精神在琼州大地扎根。
重点群体精准普法
法治素养全面提升
“八五”普法以来,海南聚焦领导干部、青少年、村(居)民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不同群体法治素养同步提升。
海南以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法。2023年,全省46个省直部门和19个市县6万多名公职人员集中学法考法,参考率96.89%,合格率99.59%。在郭扭只看来,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必须带头学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法治海南建设。
青少年法治教育同样出彩。
三亚市城郊检察院建立的“三亚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格外受当地中小学欢迎。该基地通过VR体验、模拟法庭等形式,让青少年沉浸式学法,自2021年以来,已接待169批中小学6300余名师生。像这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我省已建成85个。如今,我省已构建起“课堂+基地+活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立体体系,实现各中小学全覆盖选优配强法治副校长,开展防欺凌、防性侵等法治讲座4.2万余场次。
9月16日,定安县龙河镇茶根村委会里的普法课座无虚席,学生中有村(社区)干部、村民代表,也有大学生村干部、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法律明白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既开展法治宣传,又参与矛盾调解,2023年以来共参与法治宣传5万次、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
这正是海南针对村(居)民的深入普法工作,专门实施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当前,全省已培育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4.6万余名。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涌入这片热土投资兴业的企业日益增多。以完善的法治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更是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
数据统计显示,海南有关部门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已累计走访企业2218家,组织“法治体检”1830余场次。
不仅如此,海南还通过分众化普法筑牢营商环境法治根基。“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宣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累计宣讲1400余场次,受众近19万人次;每年组织省直有关单位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进重点园区活动,覆盖13个重点园区200余家企业。2023年,我省部署开展“百所进千村”民法典普法活动,整合5000余名律师资源对全省2544个行政村进行包点式普法,切实把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普法是基础也是关键。”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表示,海南始终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以精准普法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海南将持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让普法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同频共振。
普治结合显成效
以法治力量护航自贸港
“八五”普法不是简单的法律宣传,而是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通过普治结合,推动海南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在立法层面,海南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聚焦民生保障、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已制定出台48件自贸港法规,为自贸港建设搭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海南建立省政府总法律顾问制度,深化府院联动、检司会商机制,2024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97%,位居全国前列;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可办率达 96.61%,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在社会稳定方面,海南完善监狱、社区矫正机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实现全省罪犯、矫治对象、安帮对象法治教育全覆盖,全省监狱系统连续22年安全稳定,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法治社会建设也亮点频出。海南创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全国首例临时仲裁案件在海南开庭审理,丰富了商事纠纷解决途径;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击治理私彩赌博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崇德守法、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郭扭只介绍,“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我省已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108场次,广泛吸纳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以及法律服务行业推荐的实务人员和专家学者,组建“海南省‘八五’普法讲师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普法讲师团”等队伍,每年开展宣讲1500余场次。目前,全省共建省和市县(区)“八五”普法讲师团22个、普法志愿者队伍171支等。
“‘八五’普法以来,海南实现了公民法治意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双提升’。”王磊表示,下一步,海南将继续深化普法创新,把法治宣传教育与自贸港封关运作、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让法治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力。
涉外普法精耕细作
助涉外法治服务提质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在三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培训室内,工作人员正为旅馆从业者演示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系统操作,桌上多语种普法手册整齐摆放。
“我们会及时宣介海南自贸港更加便利开放的政策,比如免签政策、引才政策等,还会推出就近办理签证证件、网上申报住宿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三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张明哲说。
凤凰公证处作为三亚涉外服务重要窗口,涉外普法成果显著。“我们突破传统业务,拓展国际贸易、海事海商、金融投资等十大领域新型公证业务,2024年至今办理涉外案件共3104件。其间,每个人都是普法大使,大家很注重普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海南自贸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引导投资者们少走弯路。”凤凰公证处主任徐春雷介绍,凤凰公证处已与42家合作单位设立“凤凰跨境跨域家事法律服务中心”,累计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余人次提供服务。随着国际化“朋友圈”不断扩大,凤凰公证处的涉外普法服务也慢慢转变为“双向输出”,也帮助从三亚走出的投资者掌握更多国际法律常识,规避国外投资风险。
“服务的同时深入普法,能为很多自贸港投资者规避风险。”法国国家公证培训学院院长穆斯塔法・梅基说。
这些都是海南深耕涉外普法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缩影。
“涉外法治保障体系已成为自由贸易港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软实力。”王磊介绍,海南正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双轮驱动,创新构建“普法+服务”融合机制,推动法治红利惠及中外市场主体。随着涉外法治服务能级持续提升,自贸港正以法治为基石积蓄发展势能——通过完善涉外法治服务体系、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封关运作筑牢制度屏障,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王磊表示,今年是全民普法走过的第40个年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这一系列法治建设重要节点交汇的当下,海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必将乘势而上,为自贸港建设腾飞注入更为强劲的法治动力,也为全民普法事业书写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