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陈太东 通讯员云淇 夏高森)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托县综治中心多元解纷平台,高效调解一起标的额近700万元的建设工程货款纠纷,并同步完成司法确认,仅用3天便实现“矛盾化解+权益保障”,既为企业纾困解难,也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坚实司法支撑。
据介绍,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承建住宅项目需求,与某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混凝土购销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及实际供货情况,2024年6月23日至2025年6月9日期间,混凝土公司累计向建筑公司供应商品混凝土,产生货款925万余元。
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筑公司仅支付240万元货款,剩余685万余元货款经混凝土公司多次追讨仍未结清。混凝土公司无奈向乐东法院提起诉讼。
乐东法院受理案件后,严格秉持“调解优先、实质解纷”的工作原则,在充分征求双方当事人意愿后,迅速将案件分流至县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综治中心迅速启动涉企纠纷快速响应机制,并指派常驻法官负责调解工作。
法官接收案件后,第一时间深入研读案卷材料,逐笔核对供货记录、货款结算凭证等关键证据,精准梳理出双方争议焦点——建筑公司对欠款事实无异议,但因近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混凝土公司则急于回笼资金,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针对这一矛盾焦点,法官决定采用“面对面调解+法理情理双引导”的方式,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协商。调解过程中,法官既从法律层面解读关于买卖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明确建筑公司的付款义务;又从企业经营实际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多轮耐心沟通与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建筑公司分期向混凝土公司支付剩余685万余元货款,首期款项于协议生效后15日内支付,后续款项按约定时间逐步结清,既保障了混凝土公司的债权实现,也为建筑公司缓解了资金压力。
为确保调解协议能够落地执行,避免后续产生新的纠纷,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乐东法院依据司法确认程序的相关规定,立即启动审查工作,迅速依法作出司法确认裁定书。案件从接收、组织调解到完成司法确认,整个过程仅耗时3天,大幅缩短了纠纷解决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