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陈太东 通讯员陈豪杰)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司法局抱由司法所联合抱由镇综治中心调解一宗60万元的借款纠纷,让双方当事人濒临破裂的情谊也重获修复的契机。
张某(化名)和李某(化名)是多年好友。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某借款60万元。然而,约定期满后,张某未按时还款,李某多次催讨未果,双方争执不断升级,关系降至冰点。
面对棘手的纠纷和紧张的对立情绪,调解员迅速介入,耐心倾听双方陈述,深入了解纠纷根源和各自诉求。张某坦言自己当前经济困境,虽有强烈的还款意愿但苦于资金短缺;李某则强调债权保障的重要性,对信任被辜负感到愤怒和失望。调解员敏锐地捕捉到双方其实都希望解决问题,但受制于情绪和现实压力的关键点,于是一方面从法理角度,清晰阐释借贷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分析诉讼可能带来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情感消耗;另一方面,从情理入手,引导双方回顾多年友情,劝导双方互谅互让。
在充分沟通、缓和气氛的基础上,调解员引导双方从实际出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经过数轮细致协商和反复测算,调解员提出了一个兼顾双方现实承受能力的分期付款方案:60万元债务分12期(约5万元/期)偿还,明确了每期的具体金额和时间节点,既保障了李某债权的逐步实现,又给予张某必要的喘息空间。最终,在调解员的主持和见证下,李某和张某冰释前嫌,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字。
此案的成功调解,是乐东司法局抱由司法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调解员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了民间债务纠纷,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为诉讼甚至更激烈的冲突,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修复了双方受损的社会关系,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