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麦文耀)暑假期间,不少父母会给孩子“解除封印”,殊不知当孩子开心地拿起手机玩游戏、看视频时,可能已被诈骗分子盯上了。近日,海口反诈中心发布防诈指南,提醒学生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对游戏的喜爱,打着“赠送游戏装备”的旗号,引诱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其父母手机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走钱财。
解除防沉迷限制。不法分子冒充游戏平台客服称可以解除“防沉迷”,待受害人添加其联系方式后,便谎称需要用监护人手机进行验证,以“需要激活”“账号特殊”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随后将受害人拉黑。
冒充“公检法”。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通过虚构的工作环境和证件,用“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等理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威胁,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且不能告诉任何人,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高价收购游戏账号。不法分子谎称高价购买受害人游戏账号,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交易,当受害人提现时,虚假平台会以“解冻费”“押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各种费用,并承诺后续退还。收到受害人的转账后,不法分子便关闭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虚假中奖。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短信、刮刮卡等媒介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学生们要提高防骗意识,不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承诺,特别是主动提出的赠送或交易;充值与交易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切勿因小失大;保护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不向任何人透露;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互动并进行举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更新密码,启用多重验证机制。同时,家长们要加强监督预防,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与孩子多沟通、多培养课外兴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约束,加强监督与教导,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尽量不告诉孩子任何支付密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将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为免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