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覃创源 马宏新
“孩子这两年变化太大了,在学校表现好了,独立性也强了。今年暑假他还在海口勤工俭学,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十分感谢检察官和社工对他的帮助。”7月22日,小宇的父亲欣喜地对回访的检察官说。
几年前,小宇(化名)因帮同学“忙”,不慎成了网络诈骗的“工具人”。幸运的是,在儋州市检察院“儋检护小侬”团队的精准帮教下,他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方向,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误入歧途:
懵懂少年成诈骗“工具人”
2022年2月,高一学生小宇的一名同学找到他,称给他介绍一份简单的“兼职”——提供银行卡账号帮忙收取诈骗款。听到同学说这个“兼职”没有风险,可以轻松拿到15%好处费,涉世未深的小宇没多想就答应了。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帮忙”,却将他引入了犯罪的歧途。
该同学将诈骗分子的QQ推送给小宇,小宇明知道对方从事诈骗活动,但碍于情面加之好奇心作祟,仍然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不久,小宇的银行卡收到了一万余元的诈骗款,并帮助诈骗分子转账。公安民警找上门来时,小宇对犯罪一事感到十分后悔:“我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如果可以,我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
2023年6月,儋州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将小宇移送儋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面对这起未成年人涉网络诈骗案件,检察官进行了详细审查,并对小宇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社会调查。
检察官助理荣福群告诉记者:“小宇的父母对其管教不严,没能及时发现其行为偏差及社交情况。同时因为小宇缺少经济来源,才在诈骗分子的引诱下提供银行卡、支付宝等账号帮助收款转账。”
儋州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小宇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但综合考虑其作案时系未成年人,且具有从犯、坦白、认罪认罚、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节,依法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为6个月。
精准帮教:
多管齐下助迷途少年回归正途
“交友不慎且法律意识不足是小宇犯罪的主要原因,他不仅需要家人的爱与陪伴,也需要我们的精准帮教。”办案检察官全宏芳告诉记者,“儋检护小侬”团队引入司法社工参与观护帮教工作,到小宇生活的社区进行家访,与邻居、亲戚交谈,了解小宇的成长经历、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同时,心理咨询师对小宇进行心理测试,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小宇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全宏芳了解到,小宇的父母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小宇面对父母的教育常常不耐烦或出言顶撞。此外,小宇还存在沉迷游戏、抽烟等不良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儋检护小侬”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教方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小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积极纠正小宇的吸烟等不良行为。
“帮教过程中,小宇正处在高三这个关键阶段,因学习压力叠加涉案焦虑等诸多因素情绪崩溃,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司法社工黎列霞告诉记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儋检护小侬”团队立即启动了危机干预,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联合父母及时关注他的状态,助其摆脱困境。
为了改善小宇与父母的关系,“儋检护小侬”团队还邀请小宇及其家长参与亲职教育活动。起初,小宇对此类活动比较抗拒,经过多次引导后最终参与进来,通过互动游戏、信任体验和情感分享等环节,重新搭建起了亲子沟通的桥梁。活动后,小宇向检察官和社工打开了心扉:“我知道父母很爱我,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忙着赚钱,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很温暖,我今后要更努力学习,好好生活。”
护苗成长:
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坚固防线
6个月的考验期满,综合评定行为表现,儋州市检察院最终对小宇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小宇也顺利考上某大专院校,步入了大学生活。此后,“儋检护小侬”团队还持续对小宇进行了近一年的帮教回访,小宇也把检察官和社工当成了自己的知心大哥哥、大姐姐,不时倾诉心中的烦恼。
小宇的转变,是“儋检护小侬”团队精准帮教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儋州市检察院未检部门针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立足检察职能,倾情培育“儋检护小侬”未检品牌,通过强化预防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大力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护苗防线。
据了解,儋州市检察院近年来以“检察+社工”开展社会调查,为760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个性化帮教。经帮教,520人顺利回归学校、社会。该院还针对未成年人背后的“问题家庭”,“面对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24年以来共举办亲职教育活动9场次、集中亲职教育指导191人次。此外,积极与公安、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着力加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形成预防、教育、矫治合力。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宏芳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不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