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杨晓晖)7月7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海南2案例入选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典型案例,分别为海南环城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产品案,以及海南康喜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冒用他人厂名肥料案。
据悉,2024年8月16日,省市场监管局执法检查发现海口市秀英区某项目工地正在使用的电力电缆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经抽样检验,该电力电缆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不合格。经查,该批电缆系海南环城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销售给该工地,当事人共销售给该工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产品1528米,货值金额64.65万元,违法所得6.36万元。
今年2月25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停止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产品,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产品1528米、没收违法所得6.36万元、罚款113.13万元(罚没合计119.49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4年7月15日,省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海南康喜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存放在该仓库待销售的23.6吨“好福地”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涉嫌冒用他人厂名。经查,该公司从深圳市隆戈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购进60吨(另赠送5.48吨)“好福地”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经鉴定,确认该批肥料非经其进口,深圳市隆戈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无法提供有效的进口证明,和来源于西班牙阿沃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证明。
依据相关规定,今年5月26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责令海南康喜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对当事人作出没收冒用他人厂名的肥料23.6吨、没收违法所得0.95万元、罚款23.04万元(罚没合计23.99万元)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