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晖 黄赟
“‘天上掉馅饼’是骗局标配,同学们遇到中奖提示,千万别理,更别点击和转账,要牢记没有‘免费的午餐’。”6月23日,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海秀派出所所长王明盛在海口市第一中学,以“反诈”为主题举办法治教育课堂。
王明盛自2016年起,就担任海口市第一中学法治副校长。9年来,他时常深入学校开展护苗工作,举办法治宣讲、普及法律知识,这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发现症结 部分学生与父母沟通不畅观念冲突
王明盛的法治课堂并非一讲完就结束,他总是习惯在下课后留出10多分钟时间,与学生们近距离沟通交流,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如果高年级的同学欺负我,问我要钱,该怎么办?”“舍友老用我的生活用品,我不好意思说,但是真的很心疼,这咋办啊?”每当课堂结束后,学生们总爱围着他,询问各式各样的问题。面对学生抛出的问题,王明盛总是会耐心地回答。
“相对来说,一中的孩子们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除了担任海口市第一中学的法治副校长,王明盛也牵挂着辖区其他未成年人。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王明盛发现,不少未成年人因与父母沟通不畅、观念冲突等问题,产生了心理压力与行为偏差。其中,一名叫王君(化名)的学生曾向他倾诉,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过度关注,却从不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想法。只要他待在家里,或是与父母交谈时,双方总是以争吵告终,导致王君在家中感到非常压抑与不快。
“正是因为双方每次沟通交流不畅,导致王君这孩子总是躲着父母,不愿意回家。”王明盛回忆说,而父母找不到孩子,就总是报警,说孩子失踪。虽然派出所多次帮助找回孩子,也多次组织双方调解矛盾,但依然无济于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这样的家庭矛盾,王明盛表示,“孩子长期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双方只有真正理解对方,包容对方,愿意为了对方作出退步与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王明盛和派出所民警的长期帮助下,王君和父母的关系不断得到改善,不再有家不回,成绩也有了提升。
对症下药 呼吁多方协同共筑护苗防线
王君的故事并非个例。为了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类似问题,王明盛联合辖区各个中小学校,通过“法治+德育”课堂的方式,为学生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还会定期邀请德育教师、家长共同开导学生心理问题。
王明盛介绍,“法治+德育”课堂是法治副校长与德育老师共同进行宣讲,先由法治副校长通过因亲子关系破裂,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真实故事,向学生们、家长们以案释法。随后,德育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互动,向家长们传授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效表达自己观点,以及建立相互尊重的沟通模式。
除此之外,王明盛还会组织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走访多个问题学生的家庭,深入了解亲子关系中的矛盾根源,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所辖区有很多外来务工的人员,他们有的小孩也在海口读书。”王明盛介绍,这些孩子有的因父母长期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加上自身学习成绩不太好,所以较为自卑敏感。为此,海秀派出所通过积极走访,建议父母合理安排时间与孩子沟通,帮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和教育。然而,目前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在接受采访时,王明盛表示,护苗工作并不能光靠一家单位“单打独斗”,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筑护苗防线。
“我认为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王明盛呼吁,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当前,海秀派出所已与当地教育部门、妇联、社区等建立了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并不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以及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
“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社会共治护苗体系,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关爱的成长环境。”王明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