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覃创源)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核心。近日,在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海南国际仲裁院发布《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南仲裁委员会)种业仲裁规则》(以下简称《种业仲裁规则》)。作为国内首部专业化种业仲裁规则,《种业仲裁规则》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据介绍,海南国际仲裁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尤其是种业和法律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种业仲裁规则》,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争议解决的专业仲裁规则,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创新价值。
《种业仲裁规则》明确,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植物、动物、微生物品种及其遗传材料的选育、生产、销售等环节,以及种业知识产权的代理、许可、转让等引发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包括种业知识产权财产纠纷及其他种业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海南国际仲裁院崖州湾种业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
《种业仲裁规则》立足种业纠纷特性,构建专业化、高效化争议解决机制。规则突出仲裁优势,明确三人庭中至少一名种业专家参与,通过《程序管理时间表》和线上审理提速办案;覆盖范围扩展至动植物新品种、实质性派生品种及商业秘密等全链条争议。程序创新上,降低简易程序争议门槛,引入速裁程序及不依靠法院强制执行的临时措施;种业证据及事实认定独立成章,细化证据规则,强化基因检测、田间观测等技术认证。同时,规则衔接调解与行政裁决,拓宽纠纷化解渠道,形成“仲裁+调解+行政”协同模式,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周期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