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蒙
2月20日9时,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开展执行行动,在海南绿保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对67箱商标侵权的白酒进行了集中公开销毁。此次行动由法治时报全程现场直播。截至记者发稿,直播全网浏览量近50万人次。
67箱侵权白酒被销毁
当天8时许,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们早早集合,清点人数后,分多个执行小组奔赴公开销毁点。押运侵权白酒的警车抵达后,法官和法警将封条完好的白酒依次摆放好,打开执法记录仪,在海口中院和媒体的监督下,再次对侵权白酒进行仔细检查。
随着分拣中心专用车辆到达,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钟玉静下达执行命令:“开始执行!”此次执行行动依据的是一起商标权侵权纠纷的民事判决书。原告吉林某酒业有限公司和河南某酒业有限公司,作为“贵宾”系列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认为涉案标注“醉政忠”注册商标的“贵宾1935”白酒侵害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遂要求白酒生产商和销售商承担责任。经法院审理,最终支持了原告的诉求,判决生产商和销售商停止侵权、销毁库存白酒,并承担相应赔偿。法院判决后,销售商拒不销毁库存白酒,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此次执行采用了无公害环保模式:酒瓶由人工破碎至漏斗,酒水注水稀释后进入分解池,分解后再次净化,破碎玻璃运往专门回收机构,外包装也进行环保处理。现场,法官们分工明确,解封封条后逐一检查,拆开酒瓶将酒水倒入分解池,空酒瓶接力传递给分拣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破碎。执行法官苏超在现场严格监督,确保所有酒瓶都被彻底破碎。一个半小时后,67箱侵权白酒全部销毁完毕。
执行现场变成普法课堂
在直播过程中,法官们还将执行现场变成了普法课堂。针对网友提出的“白酒瓶身有注册商标,为何还被认定侵权”这一问题,琼山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玥希解释,商标法保护的是商标识别和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若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导致消费者对来源产生混淆,就可能构成侵权。这批白酒虽标注了注册商标,但“贵宾1935”字样在酒盒、瓶身正面被放大、突出显示,起到了识别商品来源的作用,且包含“贵宾”系列商标核心要素,易使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因此被认定侵权。
对于销售商如何避免商标侵权的疑问,林玥希建议,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货,查验相关材料,提升鉴别能力;不销售“打擦边球”的山寨商品;保留好进货凭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侵权商品,若能证明合法来源并说明提供者,可免于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琼山法院强制执行局局长王荔枝表示,此次执行不仅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司法公正,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海口唯一一家知识产权专属管辖的基层法院,琼山法院将持续紧盯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执行理念,将护航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与执行攻坚紧密结合,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