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的一年,我省为期三年的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持续进行中。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社会关心的热点。2023年2月,我省部署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法治时报》聚焦“护苗”专项行动,结合重点工作,推出“护苗周刊”。“护苗周刊”设有保护少年的你、“法”校长开讲、心理驿站、漫画说法等栏目,从家庭防护、教育防护、社会防护、司法防护等方面关心关注未成年人,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和生动鲜活的镜头,用心用情用力记录下相关单位开展“护苗”专项行动的实践经验,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护苗”故事。
深入基层
讲述鲜活“护苗”故事
法治时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有爱故事。
屯昌法院得知岭前小学由于办公经费不足,校园中路灯少,经该院党组研究,给岭前小学捐赠了12盏太阳能路灯和一个宣传栏,并帮忙联系施工队伍施工。路灯装好后,该校下了晚修课的同学们再也不怕学校里的路黑了。儋州公安铁骑队“护学”,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昌江黎族自治县公安局在该县7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警察叔叔”信箱,让遇事不敢说的学生主动说,从源头预防校园欺凌等不良现象。文昌法院东路法庭办理一起离婚案时从孩子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出发,发出全省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避免双方当事人离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职能优势,守护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者耐心跟、实地看,用细腻的笔触采写了《爱心路灯照亮校园》《学生家长安全感满满》《学生遇事主动找警察叔叔说》《法官发出7条提示关爱未成年人》等稿件,生动呈现了民警、法官等在司法办案、帮扶救助等方面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动人故事。
记者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采访,采写《辍学女孩返校两年当上班长》稿件,报道了琼中女孩王丽(化名)在红毛镇政府、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帮助下,重返校园,成绩逐渐回升,并成为班长的真实故事。
王丽读初一时辍学并与家人失联。在警方、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辍学3个月的王丽被找到。原来,她因和父亲闹矛盾等原因导致厌学、辍学。面对叛逆的孩子,王丽的父亲既没有耐心也没有信心,几乎不想认这个女儿。多次沟通无果后,学校联合司法部门将王丽的父亲告上法院。法院在红毛镇政府召开了“控辍保学”审查听证会。王丽的父亲幡然醒悟,深刻认识到身为人父应尽的义务,督促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紧张的父女关系也得到缓解。
稿件《61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报道了儋州检察院组建“检察院+社工+心理咨询师”帮教队伍,通过精准观护帮教,有效破解亲子之间的沟通难题,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让迷失的孩子回到正途,检察官、法官、民警办理的不只是案件,而是孩子们的人生。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惩防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故事。
《“履职范围不止于办案”》稿件中,传递出检察官的司法担当。省检一分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在办理一起不批准逮捕强迫、组织卖淫罪的备案审查案件中,发现多个漏罪、漏犯,于是历时3年持续跟踪监督,督促抓捕到案并成功追诉多名漏犯。办案之余,检察官常常思考的是如何做好涉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
昌江多部门突击检查网吧、KTV、酒吧、酒店,本报记者凌晨一路跟随采访,及时刊发稿件《“夜访”公共娱乐场所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报道昌江多部门联合行动,严禁公共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有效促进相关场所的规范经营,形成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合力。
普法“童”行
关注未成年人法治需求
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普法必不可少。
2023年7月7日,在我省中小学生放暑假前夕,法治时报联合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妇联等20多个部门及单位推出28个版的“护苗周刊”暑假特辑,为孩子提供一份安全指南、暑期礼物。暑假特辑内容包括创意陶艺+漫画、未成年人保护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创意陶艺+漫画,以情景漫画的形式普及拒绝文身、交通安全、防溺水、反家暴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堪称“护苗宝典”。此次调查问卷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报纸推出当天好评如潮,对于这种可以看漫画、读故事、有数据的普法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形象又生动,他们很快就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
2024年暑假期间,“护苗周刊”策划推出“暑期安全手册”系列报道,每期一个主题,通过梳理我省往年暑假发生的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故案例,结合相关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给家长和孩子们具有实用性、服务性的安全手册,引导孩子们主动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2025年寒假,“护苗周刊”推出关注寒假安全报道。
“护苗周刊”还及时宣传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护苗周刊”及时报道,并采访部分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期待。
除了寒假暑假、“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点,“护苗周刊”还通过开设漫画说法、“法”校长开讲、法治公开课等栏目,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心”出发
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安宁。
每到开学季,为让新生尽快融入新集体,我省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纷纷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护苗周刊”刊发《新学期 “心”开始》稿件,记录下海南华侨中学、海口技师学院等院校心理老师围绕“如何度过入学适应期”主题内容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法治副校长、省琼山戒毒所“向阳花”心理服务团民警进校园新学期的第一课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们在纸上画画,筛选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正处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容易会因为学业压力、被老师当众批评等原因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一时冲动触发极端行为。《孩子,你为什么不开心》稿件中,记者就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专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督导心理教练师咸卿。师咸卿结合他的经历以及接触到的案例进行剖析并给出建议。
“护苗周刊”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学生日常的学业、生活方面心理困惑。《玩手机上瘾了怎么戒?》《怎样避免与舍友发生矛盾?》等心理咨询解答,及时帮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让孩子避免过度“内耗”。
《法治时报》自2023年4月10日推出“护苗周刊”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推出88期,刊发稿件近400篇,其中重点稿件160余篇。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护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各个市县多部门协作,“家校社”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织密安全与关爱的“防护网”。
被法治雨露浇灌过的幼苗们,努力向上生长,向阳绽放。新的一年,更多的“护苗”故事等待我们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