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巍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近年来,从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组织起草《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征求意见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在一些地方和场合,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人。迅速发展的外卖行业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食品浪费的“重灾区”。近日,针对外卖浪费情况,记者展开相关调查。
现状:外卖成为食品浪费的“重灾区”
记者了解到,相比饭店等堂食,外卖餐饮浪费问题很容易遭忽视。特别是在商家红包、满减等优惠活动诱惑下,不少消费者为了达到优惠的条件而过量点餐,从而造成外卖餐饮浪费行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防范外卖餐饮浪费,今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聚焦外卖餐饮浪费问题强化监管执法,监督检查平台企业、外卖商家85.5万家,整改问题6.9万个。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征求意见稿)》,紧紧围绕遏制外卖餐饮浪费的重点、痛点、难点问题,从规范外卖餐饮行业的营销行为入手,将反食品浪费举措落实到业务全流程的各环节。具体如合理设置起送价格,优化满减优惠机制,不得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直播或者音视频信息等。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规范外卖平台的营销行为,引导商家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让“指尖上的订单”更趋合理。
调查:平台、商家起送额度和促销活动等容易造成外卖浪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记者经走访发现,不少消费者点了外卖后,经常吃一半、扔一半,“舌尖上的浪费”仍较严重。而外卖浪费之所以频频出现,与过度营销有重要关系。
“我喜欢吃一家重庆小面的凉面,但是凉面的定价和店内起送价差几块钱,所以我不得不额外加点配菜。其实加的菜我都不怎么吃。”海口市民赵女士对记者表示,外卖平台上很多商家推出了起送门槛、满减折扣、外卖红包等五花八门的活动,让消费者“越凑单越省钱”,但也在无形中也加剧了食品浪费。
打开某外卖平台APP,记者看到,入驻商家普遍设置了较高的起送额度,还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如满减神器、神券红包优惠等吸引消费者下单。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商家所售餐食并没有具体分量标准,只简单用“一份”“一件”“一盒”等字样进行描述,且推出小份菜的商家仍为少数。
“隔着屏幕点餐,无法具体分辨分量大小,为了达到满减条件,不得不多下单。一些商家还会推出0.1元送小吃等活动,很有诱惑力,虽然超出自己的饭量,但还是忍不住想点上。”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
在海甸岛经营一家餐饮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商家通过满减等优惠活动,才能提高销量,降低配送成本。谈到为何大部分商家仍未上线小份菜时,刘女士则表示,小份菜的成本较高,如果外卖订单中点的小份菜都不同,将增加劳动量,需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
探索:三亚出台全省首个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团体标准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海南省市场监管局采取了强化行政指导、执法检查、标准规范、宣传引导等多种措施。针对外卖点餐领域浪费问题,督促网络餐饮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平台优化营销规则,在显著位置发布适量点餐提示,推动商家优化餐品供给结构,推广小份餐品。
同时,该局还持续加强餐饮环节监管执法,将制止餐饮浪费列入《2024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并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对未明确提示提醒或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违法行为推行简易程序执法,迅速纠正、迅速责令整改、迅速处罚。
在完善反食品浪费标准规范方面,三亚市出台了全省首个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团体标准《餐饮服务组织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明确餐饮单位的采购储存、加工操作、菜单设计、就餐服务、外卖配送、人员培训、评价改进等方面标准规范,推动餐饮服务组织自觉履行反食品浪费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经过多日调查采访,记者了解到,反餐饮浪费已成为我省消费者广泛知晓和认可的消费理念,反食品浪费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也越来越浓。
律师: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平台规则
海南终确律师事务所陈巧律师指出,防范外卖餐饮浪费不仅是制止食品浪费的重要一环,更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外卖平台推出的一些营销活动,表面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实质上可能存在诱导式营销的行为,更容易在无形中引发食品浪费现象。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陈巧表示,一方面,平台应进一步优化规则协议,改善餐品信息展示方式,使外卖交易更加规范合理,确保餐食分量、成分等信息能够直观呈现;另一方面,制止餐饮浪费不仅是平台和商家的责任,消费者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
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外卖餐饮浪费的评价评估机制,有效评估商家和消费者的浪费行为,推动反食品浪费工作的源头治理。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外卖订单的实际消耗情况,定期发布外卖餐饮浪费报告,以此激励商家优化菜品设计和服务流程,鼓励消费者形成节约意识。
此外,制止餐饮浪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各方应各尽其责、合力共治,才能有效地减少餐饮浪费行为和现象。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四者之间应当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平台规则的不断完善、商家服务的持续改进以及消费者意识的逐步提升,共同营造一个节约型的餐饮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