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瑜)近日,文昌市法院法官成功化解一宗农资买卖合同纠纷,促当事双方相互理解,化干戈为玉帛。
一宗农资店诉农户的卷宗摆在了文昌市人民法院法官的桌面上,尽管标的不大,但应诉材料送达却出现问题。
“也许是他不懂查看电子送达吧,咱们上他那看看去。”法官前往被告住所询问具体情况,看到家中情况困难后,当即决定邀请原告一块到被告处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发现该案虽是一宗标的较小、事实争议不大的饲料买卖合同纠纷,但如不能处理好原、被告的关系,后续不仅难以执行到位,而且很有可能激化双方矛盾,影响甚大。
“法官,我想给钱,但这两年收成不好。”
“法官,他们家经营不善也不能影响公司收账啊。”
熟人纠纷背后也有温情,法官跟双方当事人确认了欠款的具体金额,仔细梳理争议焦点,耐心引导双方沟通交流。在不断释法明理的同时劝说双方放下过去积怨,尽快解决问题。在被告家里,法官向原告详细介绍了被告生活情况。被告也表示卖出下一批农产品后一次性归还农资款。原告考虑到被告困难,同意减免部分金额,并由被告按月分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