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自己在毫无法律意识的情况下,过于轻信他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刘俊称,在得知自己犯罪时,更多的是惶恐无助,精神接近崩溃。然而,三亚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时伸出援手,让自己在黑暗中看见了光芒。同时,援助律师也在不断地开导刘俊,给刘俊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刘俊有了坦然面对的勇气。最终,刘俊被判处缓刑,帮助刘俊争取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样的法援案件还有很多。省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律师积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意义,就是为弱势群体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法治的关怀和温暖。
法治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截至11月30日,海南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4件,与去年同比增长21.86%,其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898件,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199件,完成年度任务计划的159.95%。“12348”热线共为18万余人次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有力帮助大量困难群众、未成年人等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法律服务
一援到底解民忧
如今,海南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日趋完善。省司法厅重点打造集网络、实体、热线等平台监管系统,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智能机器人等法律服务终端,全省“一张网”为各类主体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实现“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与此同时,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免费的法律服务,质量能否保证?
12月26日下午3时许,法治时报记者探访海口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楼的群众接待大厅发现,除了窗口律师面对面接待咨询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外,一旁还专门设置了法律援助咨询热线“12348”专席。其间,5名律师正在为电话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进行专业解答。王雅洁就是其中一员,她已从事律师12年,不一会儿已为10余人进行了相应的法律问题解答,涉及劳动争议、家庭婚姻等。
实际上,从值班律师的筛选上,就设置了入口关。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服务需求,尽最大努力让受援群众满意而归。我们组建了农民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提供专业化服务。”省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优秀律师组成律师团专注承办相关案件,并实行“一援到底”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案件承办人的专业化水平。
有咨询就有法律服务评价。在采访过程中,这名负责人还拨打“12348”随机进行电话质检,对于服务态度、专业解答到位的提出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会对律所的负责人进行约谈,帮助值班律师提升服务质量。
据介绍,工作人员还通过旁听、回访、征求意见、检查卷宗、同行评估、质量评估等方式,对案件承办实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建立“一案一评”的服务质量与补贴标准挂钩机制,实现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优良率、满意度大幅提升。
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扶民困、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在海南自贸港平安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具有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突出作用。下一步,省司法厅将不断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统筹调配全省法律服务资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的法律服务,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