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传敏 通讯员 陈家瑞
“小朋友,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这位家长,请您和孩子戴好头盔。”近日,在和平镇各村(居)道路路段,中小学、幼儿园门口,一群蓝色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匆匆穿行,一句句交通安全提醒和劝导不停响起。
这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交通安全劝导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21年底起,在和平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该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持续向农村、校园延伸,利用每周五下午、周一上午学生上下学时段,组织村干部、教师等在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上开展交通劝导及护学岗工作,着力破解学校周边交通堵塞难题。“今天参加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一盔一带’的重要性,在往后生活中,我会戴好头盔、系好安全带,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和平社区居民王进武说。和平镇创新制定“交通劝导三个处理办法”“交通执法三个处理办法”。投入资金20余万元修建警民连心亭,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出行意识,让交通劝导及执法工作更有温度、更符合民情。
近年来,琼中和平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热点和堵点,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1-2022年度,和平镇排查矛盾纠纷120件,成功化解109件,调处成功率90.8%。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和平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和平镇这两年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各村民小组共培养了93名“法律明白人”。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大家愿意听、愿意信,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穿梭着他们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身影。同时,用好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熟悉的优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好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调处或配合化解矛盾纠纷 ,做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
“谢谢你们对孩子们进行普法教育。”和平中心小学教务王主任对镇综治办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和平镇综治办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组织社工站志愿者开展防范校园欺凌、防溺水、禁毒进校园等普法活动共计23场次,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生理、心理、兴趣等特点,针对当前校园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导活动。
据悉,该镇为加强基层法治建设,联合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积极推动“实习基地”创建工作,每年固定输送4名应用法律专业学生到该镇充实基层法治人才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全民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民法典”宣传等各类普法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折页2.8万余份、发放宣传扇子480个、张贴宣传海报246张、悬挂宣传横幅180余条。通过持续开展基层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辖区居民法治意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和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