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子恺跨越时空的“星”缘

  ■宋菲君

  为弘扬我国现代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思想和文化成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最近批准了“丰子恺星”的命名。自此,在浩瀚的太空中,又多了一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童年往事,结缘星空

  我在上海市复兴中学读书的时候兴趣广泛,既喜欢数理,又向外公丰子恺先生学美术速写、学古文诗词,还是一名天文爱好者。高一的时候,根据物理教科书中非常有限的光学知识,我和同学一起到上海虬江路旧货摊上购买了一块直径约100毫米、焦距不到1米的平凸透镜当物镜,用几块放大镜当目镜,制成了一个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用这架简陋的望远镜,我们居然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的光环、金星的盈亏,还清晰地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我们当时都异常兴奋,我还将具体情形一五一十告诉了外公。他听了也很高兴,对我们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很感兴趣,还问我能否看到火星的卫星。我说“火卫一”和“火卫二”都太小了,没看见。外公根据我描述的情形,当时挥毫作画送给我,并题诗一首:

  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

  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

  在漫画《自制望远镜》中,描绘了孩子们把望远镜反过来瞧,想一探究竟、各种尝试的童趣。这幅画后来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外公又写了一个条幅送我: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高三文理分科时,我已向外公学了多年的古文诗词。我还向外公学了三年美术,高二时画的素描“外公”,得到外公本人的赞许。但同时,我又热爱数学、物理,分科拿不定主意,就去征求外公的意见。记得那一天外公在上海的寓所日月楼的阳台上,端着一杯茶来回踱步,一面吟诵他最喜欢的那首温庭筠的诗“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听了我的困惑,外公喝了一口茶,对我说:“我们家学文学、艺术、外语的多,你的数理成绩这样好,又喜欢天文,我看不如去考北京大学的物理系。”

  听了外公的话,我上了理科班,又如愿以偿地考上北大物理系(第二、第三志愿都是天文系)。我在北大物理系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一直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光学工程、光学仪器的开发。十年前我曾参加美国一个做望远镜自适应项目的科研组,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讨改造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我和国家天文台就此结下了缘分。

  “丰子恺星”的机缘

  由此因缘,我常常去国家天文台,结识了薛随建副台长和许多天文学家,才发现大家对丰子恺非常崇敬,也让我倍感自豪。去年,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担任“督导”,听了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魏儒义研究员有关系外行星的课。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研究系外行星、外星生命等课题,有很多想法。我答应把他的设想转达给国家天文台。

  2019年11月,再次与薛副台长见面时,我送他一套丰子恺老家桐乡档案局出版的《子恺漫画精品集》。我们一边欣赏着漫画,一边谈课题。薛副台长突然提出:“宋老师,我们争取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丰子恺星’,怎么样?”我当时既兴奋又激动,并着手一起筹划。这个想法随即得到老天文学家的一致支持。我和弟妹们一起策划,由丰子恺故乡——桐乡市政府提出书面申请。薛副台长和陈建生院士亲自领导组织,台里的“大视场巡天”研究团组立即启动,赶在去年年底前办理手续、准备材料,并上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今年6月初,我在《大百科全书·物理卷》编委会开会时,国家天文台的邹振隆研究员突然来电话:“宋菲君,报告你一个好消息,‘丰子恺星’批下来了!”

  “丰子恺星”审批成功的消息立刻在网上快速传播,引起大家的热议。广大网友和了解丰子恺的人们立刻从小行星的编号中发现了新的秘密:小行星发现的日子1998年11月9日,恰逢丰子恺100周年华诞;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是79811,后四位数字正是丰子恺的生年与月份(1898年11月)!

  ……

  在百年华诞之际,外公丰子恺终于“天人合一”,变成了天上一颗永恒的星星。

  (本文系张雪南著作《清凉明月——天上有个丰子恺》代序,有删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李莉娟谈祖父李叔同与丰子恺
~~~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港湾
编者按
丰子恺跨越时空的“星”缘
永远保持良心善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