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崔善红
10月17日,最高法发布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十件典型案例。我省法院审理的三件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境资源案件入选,分别为省一中院审理的省检一分院诉李某清、叶某青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省二中院审理的张某强非法制造枪支、非法狩猎案以及李某良、羊某理失火、羊某理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上述三件案例的入选,展现了海南法院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国家公园环资案件、扎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工程的制度成果,彰显了全省法院落实最严格司法保护制度,维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李某清、叶某青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2020年1月起,被告李某清、叶某青未经行政许可,陆续雇人砍伐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海南省黎母山林场鹦哥傲分站内一条土路两旁的马占树,砍伐过程中还毁坏了两株桫椤树。后两人把砍伐的马占树拉走出售得款1.8万余元。经鉴定,被伐林木地块为二级保护林地,森林类别为省级公益林,林种为防护林;被伐林木立木蓄积量171立方米;被毁坏的两株桫椤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桫椤;被伐林木造成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总价值74902.95元/年,案涉造林修复投资经概算为4.9万余元。上述鉴定评估费用3万元。李某清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另案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省检一分院就李某清、叶某青的盗伐林木行为提起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李某清、叶某青连带承担因盗伐林木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14.9万余元、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4.9万余元、鉴定评估费用3万元。
裁判结果:省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李某清、叶某青的侵权行为对林场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应对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法院遂判决,李某清、叶某青连带赔偿因盗伐林木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14.9万余元、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4.9万余元,连带承担本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用3万元。宣判后,各方均未上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义:人民法院判令侵权人对生态资源损失进行赔偿,加大行为人的违法成本,有力震慑潜在违法行为的发生。
张某强非法制造枪支、非法狩猎案
基本案情:2017年期间,被告人张某强购买一把射钉枪、一根枪管及铁砂、射钉弹后,使用其自有工具组装枪型物1支。经鉴定,张某强制造的枪型物为利用火药为发射动力的枪支。2022年3月21日凌晨,张某强在未经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且无狩猎证和持枪证的情况下,擅自进入被划为禁猎区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洪水管护站内狩猎,使用枪支共猎捕赤腹松鼠3只、椰子猫1只、鼬獾1只,使用头照灯照射猎捕大绿臭蛙30只。张某强于次日下山途中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经鉴定,案涉椰子猫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鼬獾、赤腹松鼠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臭蛙属于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省检二分院以张某强犯非法制造枪支、非法狩猎罪提起公诉。
裁判结果:省二中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强行为已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非法狩猎罪,应当数罪并罚。张某强作为生活在国家公园范围区刚脱贫的村民,改变当地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之路,尚需探索时间。(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