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刘琳
《海口海事法院关于办理涉船员、渔民类案件便民诉讼服务措施》出台实施后,该院洋浦法庭认真执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便民举措。近日,办案法官在7宗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引导船员选择适用申请支付令程序,加速实现船员“追薪”需求,同时借助信息化方式,让船员“零次跑”,切实方便群众诉讼,以小切口提升海事司法服务新效能。
制定十二项服务措施
建立“绿色通道”
针对船员、渔民等特殊群体职业特点,海口海事法院洋浦法庭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十二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在重点港口、码头、渔村设置包点联络员,负责辖区内群众海事诉讼业务咨询、诉讼程序指引、协助联系法官等服务;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开展“菜单式”司法服务指引、诉讼、一键退费等内容,全面建立涉船员、渔民类纠纷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
日前,办案法官有力落实服务举措,在办理肖某等7名船员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中,借助电话和互联网,在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1小时内完成了立案,3小时内出具法律文书,12小时内完成了文书送达。
七宗案件办理程序
均通过电话和网络办理
8月至9月,正值一年当中最繁忙的开渔期,船员们纷纷奔赴远海工作,如何让肖某等7名船员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便捷地参与到庭审过程中,是法院重点考虑的问题。
办案法官在耐心细致听取了船员们的需求并掌握基本案情后,并未简单通过诉讼程序立案了事,而是多方查找船东联系方式和地址,向其询问拖欠薪酬情况并对证据加以固定,在确定该案事实清楚、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后,向肖某等7名船员释明该案适用督促程序(支付令)较于诉讼程序更高效便捷,引导船员通过非诉程序解决纠纷。
最终,七宗案件从立案到法律文书生效仅用了18天的时间,期间所有程序均通过电话和网络办理,真正让船员实现“零次跑”,受到了船员们的高度好评。
建立涉船舶油补
协助扣划机制
为加速兑现船员合法权益,法庭干警与辖区渔船管理部门建立涉船舶油补协助扣划机制,通过向渔船管理部门调查得知,涉案渔船船东近期将有一笔补贴收入进账,抓住船舶补贴发放有利时机,立即将相应金额的案款依法予以扣划。
据介绍,在船员劳务纠纷案件办理过程中适用督促程序,是海口海事法院秉持“如我在诉”的能动司法理念,进一步优化为民办实事的一次有益尝试,积极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海事司法的新需求,也进一步丰富了海事司法服务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