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君
“毒品有哪些类型?”“新型毒品你们了解多少?”近日,在海口市第三十四小学五年级(五)班教室里,省琼山戒毒所“向阳花”心理服务团民警王盛誉向学生提问。
王盛誉接触过许多戒毒人员,其中不乏青少年。他们有的是缺失相关法律教育,有的是受人引诱,有的则是好奇心所致。王盛誉坚持普法教育前移,充分利用法治副校长这一身份,有效开展禁毒科普和精准预防教育。
结合真实案例
告诫学生远离毒品
“同学们,你们接触过戒毒人员吗?”
“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道。
课堂一开始,王盛誉结合自身接触过的案例,以案释法,通过真实的观感,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
“小旭有一次和朋友去酒吧玩,在朋友的示范下跟着吸食了毒品。之后小旭多次吸食并成瘾。直到他有一次产生幻觉打人,家里人才发现其不对劲,送到医院检查后,这才发现小旭染上毒品。在家人和自己的主动要求下,他来到戒毒所开始两年的戒毒生活。最初接触他,他都会朝别人吐口水和傻笑,这也是他吸食毒品留下的后遗症,经过长期的治疗才有所好转。”王盛誉说。
“毒品真可怕啊!”该案例给同学们带来了震撼,大家纷纷表示要认清毒品,学会如何防范和拒绝毒品。
“沾染上毒品的原因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是因为交友不慎和好奇心。大家切莫因为好奇去尝试毒品,也不要因为义气而吸毒。”王盛誉告诉他们,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患上传染性疾病,如果吸毒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毒瘾发作时甚至还会自残和自杀。
听了真实的案例,同学们深感震撼,纷纷表示,一定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引导学生绘禁毒画
开展普法宣传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课堂氛围浓烈。王盛誉引导学生们通过绘画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他们认识毒品和拒绝毒品的过程,加深他们对各类新型毒品的印象,谨防新型毒品。
“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画中你们眼里的毒品的样子。但是你们可知道,现在有一种新型毒品,他们伪装成‘跳跳糖’‘奶茶粉’‘巧克力’的样子,大家可不要上当!”王盛誉围绕如何防范和识别新型毒品作了细致的讲解。同时,还向学生们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展示仿真毒品模型,增强学生对各类毒品的辨别能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要牢固树立禁毒意识。
“绘画是能增进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王盛誉告诉记者,通过绘画的形式,既可以看到学生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的记忆力。
课堂结束后,王盛誉依依不舍和同学们告别,并向同学们表示,下一次会给他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他说:“法治副校长让法治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也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之一。我们要让少年不‘毒’行,向阳而生,逐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