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敏 通讯员崔善红)9月12日,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成立大会暨国家公园首届司法保护协作研讨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召开。省高院与青海、吉林、江西、福建等地其他九家高级法院签署了《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共同宣布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成立。会议还向社会发布《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武夷山)宣言》。
2022年6月,省高院制定《关于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海南长臂猿栖息地、野生动植物和人文资源等提供切实有效的司法保护。
据介绍,我省法院还狠抓案件办理质效,构建涉雨林案件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监督支持相关部门依法履行保护与管理职责,切实维护热带雨林环境公共利益,用心用情做到“惠民有感”。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林业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裁判规则,对在国家公园保护区内违法砍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采矿、破坏野生动植物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统一裁判尺度。
我省法院还优化环境资源审判布局,对涉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案件实现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非集中管辖法院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模式,积极探索适用异地修复、认购碳汇等多种修复方式,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考量因素之一,确保受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
此外,我省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针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的涉热带雨林环境资源保护问题,主动运用司法建议的“小切口”,做好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大文章”。突出典型案例示范功能,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激发人民群众保护热带雨林的自觉性。坚持巡回审判机制,通过巡回开庭以案释法的方式送法进雨林、进村寨,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实现案件办理、普法教育、价值引领等多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