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光越 方艳 李传敏
三月的黎母山,草木葳蕤,万物生长。
3月17日,在黎母山雨林栈道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应雄说:“之前遭到破坏的20多种珍稀植物已挂上标识牌,得到根本性保护。”
地处海南生态核心区的琼中,湿地面积6.58万亩,公益林170.7万亩,9个乡镇88.7万亩土地面积也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拥有众多海南特有动植物种类,是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
珍稀物种得到保护,得益于近些年琼中检察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落实和完善公益诉讼机制,积极拓展线索来源、整合办案力量,开启“一盘棋”常态化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模式。
一组数据显示出琼中检察院探索服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效:2020年以来,琼中检察院共办理涉及该县域内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案件81件,其中涉及森林生态环境案件65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案件12件。
聚焦野生植物
助力复植复绿
2020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收到一份检察建议书:黎母山林场场部往黎母庙方向一公里处石桥左侧旁,存在非法毁坏3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树,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违法行为。
原来,在黎母山雨林栈道项目施工中,承建方对土路进行平整时,因未采取保护措施,造成大量幼树及3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树被毁坏。
3月17日,记者来到雨林栈道项目旁,只见树木葱郁,遭到破坏的场景已恢复如初。
“我们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被毁坏不是个例,而是项目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普遍性问题。”检察官陈升浪说,琼中检察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公益诉讼检察官深入黎母山、百花岭开展桫椤树保护专题调研,发现在2020年,黎母山镇村民冯某某在槟榔园中清理杂草时,砍伐1株认为可能遮光的,且已经成材的桫椤树;2021年,在百花岭旅游区桫椤谷,2株已经成材的桫椤树死亡……
桫椤遭毁坏,检察担使命。在黎母山3株野生植物桫椤树被毁坏后,琼中检察院立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向琼中林业局、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等多个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依法提出加强巡查管护力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监管制度、做好古树认定等建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资源管理部部长陈海华告诉记者,经主管单位及行政监管部门研究治理,目前,黎母山雨林栈道项目两旁生态复植复绿逐步恢复,公园内20多种珍稀植物也已挂上标识牌。
此外,琼中检察院在调研中发现行政监管部门对桫椤树底数不清、经济效益发挥不充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未形成工作合力等主要问题,撰写《保护利用我县桫椤资源的报告》,提出保护与利用琼中桫椤生态环境资源建议,促成多部门协作开展全县桫椤资源调查。2021年和2022年,琼中检察院先后两次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检察工作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情况,获得充分肯定。
2022年5月,琼中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中,发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新伟管理站天然次生林及桫椤被毁损,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立即将线索移送至省森林公安局五指山保护区分局立案办理。
能快速启动联动机制,得益于琼中检察院与省森林公安局黎母山林区分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吊罗山分局,县法院等多个部门签订的《关于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该意见旨在逐步建立“惩戒+预防+修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
聚焦水源污染
守护海南“绿肺”
琼中有“三江之源”“绿色宝库”之美誉,全省重要水体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均发源于此。
琼中方根村位于昌化江畔,早些年,琼中水务局挂牌出让什运乡方根村至南办河段建筑用砂采矿权,海南某公司竞得采砂权。开采结束后,该公司迟迟未开展相关河道恢复治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琼中检察院根据相关规定,向琼中水务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提出依法履行职责,督促采砂权人开展相关河道采砂恢复治理的检察建议。
位于琼中海榆中线国道175KM+900M处什运乡南办河堤岸,未经批准被堆放大量石矿、建筑工地板房,以及停放工程作业车和机械采砂堆积点,占用堤岸面积约3000㎡,致使河道堤岸植被破坏、河流周边生态环境遭受损害。(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