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法治沃土 深化改革创新

三亚市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力打造自贸港法治政府建设新标杆
  三亚市委组织召开全面依法治市会议,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王祺扬主持会议并讲话。

  三亚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民意直通车”座谈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鹏主持会议并讲话。

  外籍人士在三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外国人办证大厅办理业务。

  三亚市精心打造“鹿城法治讲坛”工作品牌。

  全国法治媒体采访团到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采访。

  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白鹭女子执法队队员深入社区开展普法活动。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三亚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有力提升执法效能,有效监督行政权力,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政府建设的标杆城市。

  10月2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三亚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党的全面领导

  凝聚起法治政府建设“最大合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三亚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思想聚力,以学法用法树立正确履职导向——三亚市委全面加强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王祺扬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重点工作。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副主任陈希坚决扛牢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习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近年来,三亚坚持制度化、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学规,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市委党校培训课程。鼓励各级领导干部自学法治课程,并通过法治考试及时检验理论学习成效。

  创新学法方式推动学法用法走深走实,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创新开展“六个一”学习宣传活动,打造“鹿城法治讲坛”学法品牌,连续7年举办“自贸港法治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统筹发力,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三亚坚持不断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与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专题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三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强化党委对重点领域立法的监督审查,年度立法计划以及重要地方性法规、规章均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特别是加强重点领域制度供给,开展三亚市“制度建设执行创新”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共有“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等20余项创新成果入选海南省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落实有力,法治政府建设的执行力落实力持续提升——2019年3月,三亚成立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全面统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法治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三亚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法治建设领域“一规划两方案”“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10多个文件,构建起完备的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三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林鹏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到位。2022年起采取“口头+书面”的方式对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述法考评。连续4年在市、区两级依法治市(区)委员会会议上开展“‘一把手’现场述法+书记质询点评”。每年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年度考核,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序列,法治考核单项分数逐年升高。

  监督助力,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三亚深入开展法治专项督察,大力推进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全覆盖。严厉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定期对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情况进行书面督导和现场指导。

  深化改革创新

  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件专利授权,从传统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

  这得益于三亚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一个部门集中管理、一支队伍综合执法、一个平台统筹服务”的改革目标。2022年,三亚市被列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

  近年来,三亚聚焦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中心工作,各地各部门加大法治供给,强化法治赋能,更好发挥法治对自贸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促进、保障作用。

  三亚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如何探索依法治旅新路径?对此,三亚起草多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涉及水上、低空、民宿、餐厅、免税购物、景区管理等服务规范及高质量服务标准,形成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的文旅产业制度体系。率先在全国实行涉海旅游“互联网+监管”,实施“一船一码”监管,强化大数据在旅游执法监管中的运用。开展“挂红黄牌”“一户一码”“三亚放心游”“先行赔付”等活动,构建“四个一”旅游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三亚将法治贯穿营商环境建设始终,全面深化政务改革,开展“零跑动”“一窗受理”“跨区域通办”各项政务改革。数据显示,“零跑动”事项可办率99.42%,落实“全省通办”事项2254项,实现全市通办事项1268项、三亚经济圈通办18项,跨省通办831项;

  推动营商环境上台阶,不仅要“想方设法”,更要“地方立法”。三亚出台并及时修订全省首个营商环境领域的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创新编制《三亚市营商环境领域服务标准》,细化三亚营商环境服务标准体系。

  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以及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深化服务、“我陪群众走流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提升等专项行动;

  首创“政企约见平台”微信小程序,创新线上点单式约见模式;

  在商业综合体等领域联合多部门,开展“综合查一次”工作,为企业减负提效……

  一项项深谋远虑的改革,一件件卓有成效的举措,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内健康运行,助力三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坚持以民为本

  以法治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8月28日下午,一批涉及11户居民的“民告官”系列案在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天涯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潇出庭应诉,推动各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该案的妥善化解是三亚充分运用府院联动破解行政争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三亚注重化解行政争议体制机制建设,搭建“1+4”行政调解网络,集合优势资源着力化解涉诉行政争议。在全省率先完成“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2024年行政复议案件数量首次实现反超法院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三亚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这一要求,通过一系列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让法治政府建设成果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聚焦立法为民,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制定出台且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8部、政府规章16部、行政规范性文件156件,建立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8个。为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市委政法委还开通“民意直通车”,将“开门纳谏”“问需于民”的举措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聚焦精准决策,在全省率先出台《三亚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为“琼港通”建设海南自贸港跨境交易平台体系、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三亚文物艺术品产业制度集成创新路径探索等全市多个创新课题和重大决策建言献策。

  聚焦服务惠民,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三亚基层遍地开花,全市149个村(居)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2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覆盖医疗、旅游、消费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完成大三亚经济圈法律服务资源对接,推动公证、调解、法律援助跨区域协助;在村(社区)打造“1+1+1”法律顾问服务模式,拓展普惠便民的法律服务基层路径,法治三亚、平安三亚的基石不断夯实。

  如今,三亚先后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海棠区北山村、天涯区文门村、吉阳区博后村、崖州区梅村等4个村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4个村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建设成效凸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三亚将以此次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坚持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方向,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落实,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实践,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保障自贸港封关运作平稳有序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世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三亚市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力打造自贸港法治政府建设新标杆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专题
深耕法治沃土 深化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