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王小亮 李波)近日,临高法院聚焦金融纠纷化解痛点,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为抓手,推动一起金融借贷合同纠纷成功调解,既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又充分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
在对该案件材料审查环节,临高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工作人员发现,原告某银行与被告王某之间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借贷后的还款细节约定及诉讼主张表述分歧,且双方提交的文书存在要素缺失、内容不规范等问题,让双方在沟通环节上产生阻隔。工作人员随即取出法院部门专门为该类案件编制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耐心向原告、被告解读文本内容及填写要求。
围绕案件的关键争议点,工作人员向原告、被告展开了靶向指导:对于原告某银行,重点核查其诉讼请求的完整性,并引导其补充完善需在文本上填写的缺失要素,确保诉求表达清晰;对于被告王某,则指引其系统梳理、书面陈述其个人收入状况,逾期未还贷款的具体原因以及可以承担的分期还款计划,同时明确王某在该案中可主张的合理权利。历经这一过程之后,工作人员发现,被告并无拖欠之意,只是因暂时经营受挫无法及时还款,同时还对还款利息计算标准存疑,心里产生抵触,才放任自流,产生逾期遭到起诉。而原告银行一心想要实现债权,收回钱款,对被告的实际履约能力及心中想法缺乏全面了解。
基于此,工作人员转而对双方展开劝导,获双方同意后便衔接了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力量对双方展开调解。调解中,工作人员分别转达了双方互相能够承受的意愿,引导双方理性协商。在多方协同推进下,原告、被告达成和解:王某先偿还部分本金及利息,剩余款项按新约定的期限、金额分期支付,银行自愿申请撤诉。


